沪深两市今日双双低开,银行、券商、保险等金融板块先后发力,助股指翻红,随后高铁板块受利好刺激爆发掀起涨停潮,沪指午后一度站上3200点,涨逾1%,但临近收盘,两市股指突然跳水,最后半小时沪指跌近4%,而创业板指数也回吐近5%的涨幅,盘中抄底资金均被“活埋”。
截至收盘,沪指跌2.10%报3086.06点,成交3374亿元;深成指跌1.52%报9739.89点,成交3607亿元。
盘面上,运输设备、软件服务等板块涨幅居前;家电、保险、证券、钢铁等板块跌幅较大。
消息层面,中国央行公开市场今日(9月17日)将进行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另外,公开市场今日有8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公开市场本周将净回笼1400亿元人民币,上周为净投放800亿元。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称,股市“婴儿底”已经成立,并列出以下5个理由。首先,主要蓝筹股估值已经到位。第一轮下行从5178点到3373点,第二轮从4006点到2850点,基本到位。主要蓝筹股出现了低估,上证50的市盈率为8.5倍,股息率达到3.66%;
其次,杠杆水平已经基本正常。两融余额从2.27万亿元降到0.95万亿元,高杠杆现象已得到改善,A股现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为2.34%,美国股市为2.51%,场外配资清理接近80%;
第三,影响市场的做空机制已经暂停。像所有存在争论的融券、股指期货、分级基金、期权等已经暂停或者大幅减弱功能;
第四,限制减持及暂停IPO。影响市场的产业资本减持已经做出限制,只能买不能卖。IPO暂停减轻了供应压力;
第五,救市措施渐渐发挥作用。人民银行“双降”、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养老金入市准备、证金公司护盘、汇金公司维稳、社保基金入市、保险基金加大投资、上市公司大股东及高管增持、减免红利税、加大上市公司分红等一系列大力度的救市政策渐渐发挥作用。
技术上看,沪指将延续箱体窄幅整理,整理区间在3000点至3200点上下,3000点的支撑力度是较强的。这一点从30分钟分时图上看尤为明显。沪指基本是处于箱体震荡态势,后期预计这一走势还将延续。
和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合伙人于军表示,整体来看,A股短期处于一个振荡筑底的过程,还会有机会跌到3000点。但进入到四季度以后,在改革、央企合并这些刺激之下,可能会有一次反弹,其认为反弹空间可能为30%左右。大盘短时期想反弹上去很难,还会下来再次探底,再逐渐震荡寻底。
东兴证券表示,稳增长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但随着A股杠杆的持续降低和成交量萎缩,以杠杆为工具、转型为支点的A股牛市逻辑已经成为过去。近期“水位下降”也提供给投资者重新梳理配置方向,筛选优质公司的时间和空间。其中,养老产业、后市场服务及休闲娱乐在人口老龄化中有望成为下一轮抗周期的投资品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加息还是不加息?美联储之夜五大看点

北京时间17日报道,周三,为期两天的美联储政策会议拉开序幕。美联储官员上周似乎还远未就上调短期利率的问题达成共识,但仍有将近一半的非官方经济预测人士认为美联储即将加息。美国短期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已经快七年时间。周四,美联储将发布政策声明及最新经济预期(美东时间下午2点),随后美联储主席耶伦(Janet Yellen)将召开季度发布会(美东时间下午2:30)。以下五点值得关注。
1.加息还是等待?
支持和反对加息的两个阵营可能处于胶着状态。一些美联储官员似乎已做好了加息的准备,但在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且全球经济增长担忧挥之不去之际,另一些人则倾向于暂缓加息。美联储官员可能会寻找一个折中方案,例如将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但暗示可能会在10月27-28日或12月15-16日会议上加息。考虑到这些不确定因素,耶伦如何表述美联储的举动,与美联储实际上做了什么,二者一样重要。
2.一次性加息?
美联储决策者们将发布最新的经济预期,包括预测未来几年联邦基金利率的"点阵图"。投资者应留意美联储对2015年年底的预期,如果大部分点都集中在0.25%-0.5%的区间内,那么将表明今年仅加息一次的观点占上风。本月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预计,美联储今年将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但第二次加息要等到明年春天。
3.逐步加息
美联储官员之前表示,料将在未来几个月和几年里缓慢加息。耶伦7月份也对国会议员表示,希望以谨慎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加息。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Stanley Fischer)上个月说,美联储很可能需要谨慎采取行动,逐步退出宽松措施。美联储可能会在周四的政策声明中、在对未来利率走向的预期中、或是在耶伦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这一点。
4.长期预期
美联储官员6月份曾预计,长期来看,经济年增长率将在2%-2.3%,失业率将在5%-5.2%,联邦基金利率将在3.75%。投资者应关注这些预期的修正情况,因为这会反映出美联储对经济状况的看法有何变化。即使在8月份失业率为5.1%的情况下,如果薪资和物价增长不加速,美联储仍可能下调在不引发通胀的情况下失业率能降至何种水平的预期。克利夫兰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梅斯特尔(Loretta Mester)上个月称,考虑到生产率增长疲软,她考虑下调对长期经济增长和利率的预期。
5.再现分歧
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简称FOMC)已连续五次发布立场一致的政策声明。这一次,无论美联储加息与否,都可能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分歧。里士满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莱克(Jeffrey Lacker)今年是FOMC具有投票权的委员。他认为美联储有充分理由加息。虽然他在6月份政策会议上未提出异议,但他认为现在的情况与6月份不同,所以他对继续观望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埃文斯(Charles Evans)则认为美联储应该等到2016年再加息。埃文斯也是FOMC具有投票权的委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盘跳水释放危险信号 建议控制仓位
今日三大股指震荡走高,创业板充当反弹急先锋,盘中涨幅近5%。沪指早盘表现较弱,午后冲击3200点。临近尾盘,大盘快速跳水击穿3100点支撑。板块方面:网络安全、高铁、西藏、油气改革、大飞机、高铁、一带一路等题材股涨幅超4%。
国产大飞机制造在北京航展期间传出最新消息。中国商飞相关人士9月16日在第十六届北京航展间隙据记者表示,C919首架试飞样机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总装。受此消息刺激,中航飞机(000768)早盘涨停,洪都航空(600316)、博云新材(002297)、成发科技(600391)、中直股份(600038)、中航机电(002013)、成飞集成(002190)等大飞机题材全线大涨。
9月17日讯,据外媒报道,中美将成立高铁项目合资公司,将达成美国高铁项目的协议。据中央财办副主任舒国增表示,美国的高铁项目将在2016年9月份启动。此外,铁三院晒出“京津冀城际铁路网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显示,到2050年,京津冀三地将规划新建城际线24条,总规模达3453公里。双重利好刺激下,相关高铁概念股急速拉升:晋亿实业(601002)、太原重工(600169)、高盟新材(300200)、天马股份(002122)、马钢股份、特锐德(300001)、晋西车轴(600495)等纷纷冲击涨停。
从技术面看,市场连续两日放量反弹,题材股出现集体反弹,尤其是一带一路、国资改革这一上半年行情主线的走强,有利于大盘的企稳,是非常积极的信号。但尾盘快速跳水显示市场情绪尚不稳定。后市,当市场企稳时,可以适当抄底跌破净资产的蓝筹股。(巨丰投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阳光私募反弹后都在减仓 警惕熊市中的“一日游”行情
“身边的朋友有做了杠杆的,确实被打怕了,净值出现了很大的回撤。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没经历过很难表达。”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咔嗒”,武泽鹏(化名)点燃一支烟,轻吐了三个烟圈后,他坦承,第二只产品成立的时间点很糟糕,现在很被动。
约一年前,武泽鹏离开券商出来单干,成立了一家阳光私募,很快发了第一只产品,自己做投资总监兼基金经理。运气不错,随着行情的一路上飙,产品净值也水涨船高。到了6月初,该产品扣费前的净值已经超过了3.5.
于是,他马不停蹄地设立了第二只产品。时势弄人,几天后,“股灾”第一波不期而至。同绝大多数的投资者一样,武泽鹏无以招架,甚至在第一轮暴跌后,他尝试加仓,却被套得更深。
“幸好我不在私募做,不然年终奖可能都拿不到了。”一名在上海的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道。
“虽然经历了股灾,但是上半年做得还是很不错的,所以年终奖应该还是有的。私募‘有点三年不开张,开张管三年’的意思。”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刚刚奔私的基金经理就没那么幸运了:产品刚刚成立不久,业绩净值积累不高,高额的年终奖恐怕只能寄望下一年了。
在经历了9月14、15日两天6.1%的大跌后,行情终于在16日迎来反转。当日,沪指大涨147.09点,涨幅4.89%;创业板指大涨128.69点,涨幅高达7.16%。
但这样的大涨能否持续,私募的心里并没有底。
以为丰厚获利扛得住
葛卫东、王茹远……这些耳熟能详的私募大佬或面临清盘,或自掏腰包加仓的消息越来越多。
当葛卫东自掏1.5亿元加仓旗下产品“混沌”的消息被广泛传播时,《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正与北京一家大型私募人士聊天,其颇无奈地表示:“这让其他面临清盘危机的私募情何以堪。”
上海一家规模过百亿的私募人士也告诉记者,此前大跌时,他们也曾自掏腰包加仓,且数目不小于混沌。
“6月30日净值为0.9544,单日涨幅5.9%。但7月1日一下子被打到0.89,跌了6.5%。之后更是随着大盘节节败退,每日的跌幅都在5%以上,到了7月6日,净值跌破警戒线,为0.74元,7月8日净值达到最低点的0.72元,距离清盘线仅一步之遥。”武泽鹏回忆道。
伴随股指的一路下跌,不断有私募清盘的消息传出来,令武泽鹏担心的事出现了:一波下跌直接把第二只产品的净值推到了清盘线。
“从5000点到4000点我跑得太慢,前期的胜利成果都交了出去。之前获利很丰厚,以为自己的利润能够扛住,但是暴跌的速度实在是出乎意料。”北京一位从公募奔私的投资总监告诉本报记者。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6月15日~7月8日的那波大跌期间,上海一家老牌私募将仓位砍到了50%,随后又进一步建仓,即便如此,该私募的一些产品依然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令上海这家老牌私募担心的一件事情是,他们旗下的一只结构化产品净值跌破了1元,尽管仓位很低,但连续几日的暴跌已经让他们如惊弓之鸟,即便看到了短期的反弹机会,也不敢“乱动”。
“身边的朋友有做了杠杆的,确实被打怕了,净值出现了很大的回撤。那种刻骨铭心的痛,没经历过很难表达。即使之后再去做,可能也不会太激进了,1比2,最多1比3。”武泽鹏庆幸的是,他没有做杠杆。
在一系列利好及“国家队”出手之下,上证指数开始反弹。7月9日~7月23日的11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上涨了17.58%,最高时超过4100点。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身边的不少私募都参与了这波反弹,收益都还不错。
“上周加仓抢反弹了,对于净值在不同区间的产品有不同的策略,仓位规定也不一样,只有安全垫比较高的产品才会去抢反弹。以净值1.2元为区分,高于1.2元的才去抢反弹,仓位从低于两成加到六成。净值1.2元以下不抢反弹,仓位还是低于20%。”上述上海老牌私募人士在7月27日收盘后说。当日,沪指迎来了8.48%的暴跌,他们的产品遭遇了一些“损伤”。
武泽鹏也告诉本报记者,他也抢了反弹,但加仓不多,从五成加到六七成,之后又减掉了一些,减到了四成,净值从底下(接近清盘线)起来了20%以上。
他的第二只产品也抓住市场的反弹契机,净值回升到了0.89。但当回本的希望刚刚恢复,随后的又一波暴跌令其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撤。
据媒体报道,截至8月31日,今年已经有472只私募产品半途“夭折”。
首波大跌后的反弹私募都在减仓
8月20日~26日,沪指一周内跌去了866.82点,跌幅高达22.85%。
8月24日,沪指暴跌8.49%。当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打电话给上述上海老牌私募人士,刚接通,电话那头的语气紧张、急促,“先不说,我们现在马上要开会。今天情况很糟糕,得去解决问题。不管怎么样一定得救回来!”
后来本报记者了解到,该私募旗下的一只结构化产品跌破了警戒线,差点儿“挺过了股灾倒在了震荡里”。为了防止跌穿清盘线,他们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补了一部分资金进去,“可算是保住了”。回头来看,在当时的环境下,即便是很轻的仓位,如果没有补仓,很容易就触及清盘。
“熊市中,投资者的犯错成本远比在牛市中高。牛市里,投资者进行错误的交易可能会造成买入股价暂时偏高,并失去一些时间成本,不影响盈利。而在熊市中就不同了,一笔错误的交易可能会让本金出现大幅亏损。”武泽鹏叹了口气,在一波持续一年左右的熊市里,投资者通常仅仅因为几次错误的交易,就在短短的1~2周内输掉大量资金。
上述奔私的北京私募投资总监表示,他们那段时间的主要做法是试探性小幅加仓,“淡化指数、精选个股、波段操作”。具体来说,是配置一些基本面上自己看好的公司,但仓位很轻,逢高减仓。
“没人能承担起看错的风险。满仓去做,市场的波动性很容易把人打垮。”武泽鹏说。
李春瑜告诉本报记者,他了解到的是,在第一次大跌中,很多原来仓位没降下来的私募也趁着反弹降了仓,仓位控制得比较好。“所以在第二波的下跌中,很多私募也就躲过去了。”李春瑜说。
因此,虽然最近3个多月来行情一路向下,但灵敏如私募,仓位普遍较低,除了一些像武泽鹏第二只产品那样在6月中下旬成立的新基金,很多在上半年都积累了一定的收益,私募也拿了不少的管理费及业绩提成。
警惕熊市中的“一日游”行情
“市场还看不到底部的迹象。从各方面来看,底部不是这个样子,底部就是没有人看多。从跌幅的角度来看,跌得很多了,达到了底部的迹象。但是时间上不够,跌的时间太短了。也有可能在这个位置横盘。”上述北京私募投资总监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一位做MOM(Managerofmanagers,直译为“管理人的管理人”,是一种资产管理方式)的研究人士也告诉记者,从他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目前私募的态度都比较谨慎,他判断目前整体仓位水平在二三成之间。
“现在没有‘股灾’前那么乐观,长期来讲对股市还是有信心的,短期市场情绪还需要时间来修复。”李春瑜说。
由于私募追求的是绝对收益,因此当波动率太大时,没有办法去追求绝对收益。武泽鹏也坦承,想尽量把安全垫做高一些,但难度很大。
同时,武泽鹏时常提醒自己的一点是,当“一日游”行情出现后,有些投资者会着了魔一般地认为市场即将出现大幅反弹,侥幸占据大脑,于是大举介入希望扳回损失,结果却一败涂地。
他说,这是他在多年前的熊市中犯过的错误,他也希望未来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
“不过继续跌下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好事,因为价值始终是跌出来的。相对合理和相对低估,在这个市场里是很难扭转颓势的。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绝对的低估,甚至比合理价值低30%~50%的价格,我相信在这个价格上肯定有大量资金去操作。”武泽鹏说。(第一财经日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