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连续走弱之际,具有“国家队”背景的中信证券(600030)旗下四家营业部再度出手维稳,抗战胜利日放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2日)买入数十亿元。而除了9月1日大手笔买入两只金融股,这四家营业部上一次大规模出手还要追溯至8月3日,当日合计买入近20亿元。
9月2日,沪指早盘一度大跌逾4%,逼近3000点整数关口,收盘微幅下跌。盘面上看,除金融股走势较强外,其他个股多数下跌。当日的盘后交易公开信息显示,此前多次出手维稳的中信证券旗下四家营业部再度大规模出手,根据统计,合计买入金额超过65亿元。其中,中信证券北京望京证券营业部买入金额最大,为39亿元;中信证券北京总部证券营业部也买入接近19亿元,中信证券北京呼家楼证券营业部买入6亿元,中信证券北京金融大街证券营业部买入1.56亿元。
个股方面,9月2日有19只个股获得中信证券旗下四家营业部买入。这四家营业部合计买入了泛海控股(000046)、鞍钢股份、粤电力A、华闻传媒(000793)、奥飞动漫(002292)等的金额较大,均超过5亿元,其中泛海控股、华闻传媒、粤电力A的数据为最近三个交易日的成交数据。
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这19只个股中,传媒行业数量最多,有奥飞动漫、华数传媒(000156)、华闻传媒、长江传媒(600757)等5只个股;电气设备行业也有阳光电源(300274)、京运通(601908)等两只个股;其余个股分布于有色金属、医药生物、汽车、计算机、钢铁、房地产等逾10个行业。按地区分布来看,这19只个股中,浙江省最多,有5只;广东省其次,也有4只。
除了行业和地域特征,这19只个股还有其他一些特征。例如,它们多数为机构合计持股比例较大的个股;有13只个股在其半年报的数据中,机构合计的持股比例超过4成,占比近七成。另外,这19只个股多数为绩优的中盘股;半年报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的数据中,上述19只个股中有13只同比增长率为正,占比近七成。从市值方面看,截至9月2日收盘,这19只个股市值几乎均超过百亿元,超过300亿元的也有泛海控股、华数传媒等6只个股。另外,这19只个股的最新动态市盈率也不算太高,超过6成个股在50倍以下。
股价方面,9月2日时,这19只个股走势分化,普邦园林(002663)、阳光电源、长江传媒、哈药股份(600664)、江铃汽车(000550)等8只个股涨停,同时华闻传媒、奥飞动漫、金龙机电(300032)等三只个股则为跌停股。这和此前中信证券营业部维稳时买入个股的情况类似,有资金关注的一些个股可能涨停,但同时跌停或连续跌停的一些个股也是维稳的对象,这有助于改善市场流动性。另外,这19只个股中,超过6成个股的最新股价已跌破7月9日的阶段低点,股价正经历二次探底。
9月2日之前,在9月1日,中信证券上述营业部也有买入,不过买入的个股主要集中在金融股。当日中信证券北京总部证券营业部买入了接近17亿元的平安银行(000001),买入了超过5亿元国信证券(002736),两只个股当日均大涨;另外中信证券营业部还买入深圳能源(000027)和东旭光电(000413)。而在7月份的维稳中,中信证券上述营业部的维稳策略也是先买入中国石油等大盘股,随后转向小盘股。
从7月底以来沪指走势来看,总体而言,“国家队”大规模出手后,市场能暂时好转。如“国家队”在7月28日、8月3日均买入多只个股,随后沪指暂时稳住了阵脚,没有二次探底,不过市场的企稳也没能持续太久,沪指在8月底仍然大跌。此次国家队再度大规模出手,市场能否走强仍有待观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国家队救市招数悄然生变:从疯狂扫货到专注蓝筹
此前证金公司的疯狂“扫货”饱受争议,而本次各家券商似乎吸取了“教训”,纷纷在本次出资公告中写明,本轮集资将主要用于投资蓝筹股等。
中国证券金融公司(下称“证金公司”)与券商联合救市正吹响第二次号角。
9月6日晚间,申万宏源(000166.SZ)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子公司申万宏源证券已与证金公司签订出资约定,将以申万宏源证券7月底净资产20%出资,用于投资蓝筹股等。
由此,申万宏源成为最新一家公布将出资予证金公司用以购买权益类证券的券商。
事实上,自9月1日以来,国内已有多家券商陆续发布公告,将按公司7月末净资产的20%,继续出资予证金公司用以购买权益类证券。
值得关注的是,与七月初的第一轮筹资救市的行动相比,本轮救市在操作路径以及购买的股票标的选取上,与之前已有显著不同。
9月6日,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微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与上轮救市是为了挽救股市流动性不同,本轮救市更多的将是维稳市场。
“救市的时间节点也从十万火急变得更从容理性,购买标的也将从全面‘扫货’变为投资具有价值和一定流动性的蓝筹股。”李大霄说。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微博]亦认可上述观点。他在谈及本轮救市时称,本轮救市与七月初时有质的区别,“正如七月的暴跌被称为股灾,八月底的这次下跌只是二次探底的区别一样”。
董登新认为,这一轮救市将从以往的行政手段更多变为货币手段,“所筹资金一部分将用于购买蓝筹股,另一部分可能是偿还上次救市银行的短期借款”。
疯狂“扫货”到专注蓝筹
八月底的连续大跌使得证金公司不得不重新回到场内继续救市。
9月1日,传言多日的券商再次集体出资救市终于在各家券商的出资公告中得到证实。与首轮救市相比,这一次券商将依然按各自7月末净资产20%的比例出资。不过券商数目从原来的21家升至多达50家。
与上一次类似的是,本轮救市依然是在自营投资额度的授权范围内,将补充出资额划转至证金公司,继续与证金公司开展收益互换,即交易双方根据交易有效约定,在约定日期交换收益金额,这样可实现将数家券商自营资金交由证金公司统一运作的目的。
但与七月初的救市行动相比,本轮救市在手法上依然有诸多不同,首先就表现在股票标的的选取上。
此前证金公司的疯狂“扫货”饱受争议,而本次各家券商似乎吸取了“教训”,纷纷在本次出资公告中写明,本轮集资将主要用于投资蓝筹股等。
wind数据显示,在两个月前的那轮救市中,证金公司购买的股票数量达101只,其中既有“中字头”的绩优股,也有业绩并不怎么突出,甚至亏损的垃圾股。这些个股覆盖沪深两市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行业则涵盖化工、航天、科技、农业等各个领域。
不过,在最近的救市行动中,证金公司却将目光只盯住蓝筹股,尤其是银行股。自8月26日始,银行指数至今已上涨21.74%,两市16只银行股有14只涨幅超过20%,其中光大银行(601818)、建设银行(601939)涨幅超过30%,最低的中信银行(601998)也有13%的涨幅。
而在9月2日,两市大幅低开的情况下,午间开盘一度翻红逼近3200点,但此后旋即震荡下行,最终还是在银行股的全力护盘下,尾盘小幅收跌6.45点,跌幅0.20%。
在这次银行股护盘行动中,A股市场第二大权重股工商银行(6001398)依靠尾盘的强势拉升,最终在七年后再次封于涨停。其它银行股也多有近4%的涨幅。资金方面,根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工商银行该日主力资金净流入达到13.89亿元,排名沪深两市主力流入第一位。除工商银行外,在两市主力净流入前十中还有另外六家银行股。
“这样的大手笔,应该就是证金公司等国家队在行动。”沪上一位私募人士对此分析认为。
事实上,本轮证金公司救市除了看中银行股,同属大蓝筹股的保险、券商、地产等也成为其主要购买标的。
救流动性到拉指数维稳
对于为何前后两次救市如此不同的原因,李大霄和董登新均表示,与七月初救市时为了救流动性不同,本轮救市目标将是稳定股市、提振指数。
李大霄解释,七月初证金公司在购买蓝筹股外,还购买了一些热门以及市场关心的个股,原因在于当时情况可谓“十万火急,时间紧迫”。他表示,第一次暴跌时,千股停牌导致沪深两市流动性很差,证金公司首先做的就是拯救股市流动性,让停牌的股票复牌。
“对于第一次救市,我觉得至少有五个方面的目的还是达到了:第一是让股市恐慌减少了,恐慌格局得以改变;其次是让千股停牌的公司复牌了;再就是市场交易有了流动性;第四是恢复了市场秩序;最后则是让股指期货得以正常交割。”李大霄说。
正因此,李大霄称,本轮救市从时间上而言,将更宽裕,布局将更从容与理性,可以长期救市,目的也从拯救股市流动性变为稳定市场,“所以在购买股票标的上,不再像上次那样大范围收购,反而选择兼顾具有投资价值与安全性的蓝筹股”。
董登新亦表示了类似观点。他认为,本轮救市与上轮救市有本质的区别,“上次是股灾,这次则是二次探底,大家心里都有预期,没有大面积的恐慌”,正因此本轮救市改变了方法,与上次的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相比,本轮救市将更多依赖货币手段,即从多个角度刺激实体经济来提振股市。
“这轮救市将更多转向救实体经济,”董登新说,“前几天四部门发文鼓励央企、国企并购重组及上市公司上市并购、分红,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尽可能提振实体经济,改善宏观经济面,再通过实体经济刺激股市发展,完善资本市场游戏规则。政府如果继续进场救市,将更多地伤害市场。”
而对于证金公司再次筹资千亿,董登新猜测除了购买股票外,还有可能是偿还第一次救市时向银行预支的短期借款。
相比于上述两位有关本次救市的观点,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却认为,本轮救市时“证金公司或许会吃一堑长一智”。
他表示,证金公司之所以二次聚集券商资金,主要是因为第一次救市虽然声势浩大,但整体行动略显杂乱无章,并未显现出稳定股市波动、稳固投资者信心的效果。
沈萌说,这轮救市不能像上次那样既想拉指数又想拉个股,应明确目标集中焦点,提高资金投放效果,让投资者看到救市效果从而恢复信心。“从投资者心理角度看,单纯拉指数无助于恢复整体市场信心,只能作为短期临时性措施或止痛药。想要改善股市,唯一行得通的仍然是进行结构性改革。”(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主动披露证金概念背后:多数控股股东存在股权质押
“实际上,有的公司被证金公司持股很少,但也跟风披露,无外乎想让资金来追捧公司股票。”上述基金经理直言,上市公司希望主动披露证金持股信息,以此来影响市场对其股票的投资行为。
A股从来不缺乏概念炒作。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金公司)在本轮救市中买入的股票一度被戏称为“王的女人”,但这些披露证金持股的上市公司却各有各的“算盘”,有的是达到信息披露标准而对外披露,有的上市公司却是为了披露而披露……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底,通过日常公告、半年报、投资者信息交流平台等披露证金公司持股的上市公司逾120家,其中持股比例比最少的仅有0.16%左右。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很难分辨哪些是有价值的公司,而证金公司作为国家机构,市场预期其掌握更多的信息,因此证金公司持股的公司可能被市场预期为好公司。”国海证券研究员李亚明这样解释“证金概念股”受到追捧的原因,而正是市场盲目追捧,也让一些上市公司有机可乘。
蹊跷的主动披露
自7月6日入场救市,实质上肩负平准基金角色的证金公司“一举一动”都成为市场的焦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通过沪深交易所的日常公告对外披露证金公司持股的上市公司仅有35家。
8月4日,梅雁吉祥(600868)首先宣布成为“王的女人”,这也拉开了A股上市公司纷纷宣布自己被“国家队资金”持股的大幕。
由于是变更第一大股东,所以梅雁吉祥的对外披露还算事出有因,但自此之后,部分上市公司开始主动披露证金公司持股的消息,就似乎是另有算盘了。
紧随其后,TCL集团(000100)也宣布被证金公司持股,截至7月底,证金公司直接持有41615.91万股TCL[微博]集团,占其总股本的3.40%。
证监会[微博]颁布的《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投资者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5%以上才有义务对外披露,而事实上,证金公司在持有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在上述35家披露公告的上市公司中,即使加上汇金公司的持股,还有20家(证金公司+汇金公司)持股没有达到5%,但披露的公告却接二连三出现。
其中,持股比例最低的是和邦生物(603077),其8月19日的公告,截至8月11日,证金公司合计直接持有517.0324万股,为公司前十大股东、第五大流通股股东。但相对于和邦生物33.12亿股的总股本而言,证金公司持有的517.0324万股占比仅为0.16%。
证金公司持股不足1%的还包括宝泰隆(601011),截至7月底,证金公司直接持有该公司329.59万股,占其总股本的0.6%,位列公司流通股股东第六名,全部股东第十四名。
目前,证金公司持股比例最高的是卫宁软件(300253),该公司8月19日公告,截至8月14日,证金公司没有直接持有公司股票,但有十只基金通过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合计持有7526.6万股,占卫宁软件总股本的13.8%;汇金公司持有其2522.35万股,占其总股本的4.62%。两者合计占其总股本的18.42%。
但经过此前的爆炒,如今“王的女人”在二级市场的受欢迎程度已远不如从前。卫宁软件仅仅在8月19日和20日暴涨后就连续4个跌停,9月2日该股以单日下跌8%报收26.90元。
上市公司背后的“小九九”
除去公告披露,部分上市公司借道中报披露,但是还有大多数公司选择在投资者交流平台上对外披露证金公司的持股情况。
7月24日,广汇能源(600256)通过官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透露,截至7月15日,证金公司持有广汇能源约2.20亿股,均为2015年6月30日后新增持股。
康缘药业(600557)在上证e互动上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截至8月14日,中央汇金持有该公司1523.34万股,列该公司第三大股东。此外,博时基金[微博]等十只基金通过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分别持有该公司453.29万股,共持有4532.9万股。
一直到8月25日,宝钢股份(600019)201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该公司财务总监兼董秘朱可炳还在透露,证金公司的确在七八月份大量买入了公司股票,具体情况可以关注公司即将发布的公告。
“实际上,有的公司被证金公司持股很少,但也跟风披露,无外乎想让资金来追捧公司股票。”上述基金经理直言,上市公司希望主动披露证金持股信息,以此来影响市场对其股票的投资行为,尤其在弱市情况下,证金持股概念可能成为短期市场资金的避风港,而且的确也有些公司获得了一两天的暴涨。
实际上,在“主动求炒作”的背后,是部分上市公司自己的小算盘。
证金公司持股比例仅为0.16%的和邦生物,其今年6月5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四川和邦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和邦集团)已于2015年6月4日将5300万股股份质押给中诚信托用于融资,截至该公告发布时,和邦集团持有限售条件流通股53748万股,累计质押股份数50044.14万股,占比达到93.11%。
6月4日,和邦生物股价为25.47元,该股8月25日停牌前收盘价为18.85元。该股8月18日跌停,8月19日发出证金公司持股的公告后,该股当日上涨6.34%。
上述基金经理坦言,这就可以理解,为何证金公司持股连1%都不到,和邦生物就忙着对外披露,这其实完全可以在投资这互动交流平台上回答。
同样控股股东有股权质押,而披露证金公司持股的还有宝泰隆,其201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控股股东黑龙江宝泰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泰隆集团)持有公司1.97亿股,其中质押1.33亿股,质押率达到67.51%左右。
8月26日,聚龙股份发布证金公司持股公告,这也是截至目前的最后一份披露证金公司的持股公告。截至8月14日,证金公司通过10家基金公司的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合计持有聚龙股份1101.8万股,占比2%。
而在此前一天,聚龙股份刚刚披露了2015年半年报,其实际控制人柳永诠持股为1.55亿股,其中0.83亿股被质押;柳永诠联席股东新疆科大聚龙集团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持股1.14亿股,其中0.11亿股被质押。
数据显示,证金公司持股低于5%而主动披露的上市公司,其控股股东多数存在股权质押。
并且,证金公司持股比例越低,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积极性越高。张忆东在研究报告中就直言,“证金汇金概念股公告是‘主动求炒’还是被动披露?”
事实上,随着市场再现震荡下行,“证金概念”炒作也渐趋冷却。以梅雁吉祥为例,9月2日其迎来又一个跌停,股价报收5.74元,较此前最高时的10.84元已跌去46.92%。(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频频买入A股差等生 证金公司救市首战陷争议
突如其来的连续下挫,再次将好不容易凝聚起来的市场信心击碎。尤其8月24日,上证综指开盘后即低开低走,全天跌幅高达8.49%。
一位上海某券商零售行业的研究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即使是在此前7月股灾中也不曾出现这等跌幅,流动性再次枯竭,也只有再渴求证金公司出手相助了。”
不过,此前的现实不得不让投资者在心里打下一个问号:证金公司买入的个股们是否就都是安全标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4日,证金公司共计买入120家A股上市公司,其中,出现业绩下滑、被立案调查等的“不同寻常”情况的上市公司共计31家,比例达到25.83%。
上述研究员对此也持保留态度:“此前我们认为证金是救指数,现在更多是认为在救流动性,而买入较多的个股只能说是流动性枯竭最快的,业绩、公司基本面方面不见得就好。这里面多家上市公司公布证金持股是在互动易交流平台公布的,可见其更多的是一种自己挽救股价的策略。”
而对于“证金、汇金概念股”该不该投资这一问题,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指出,证金和汇金购买股票的行为是股灾期间解决流动性危机的救市应急手段,其持股并未经过仔细研究和推敲。市场上目前恶意炒作是筹码博傻的行为,因此对“证金概念股”的投资应秉承基本面逻辑,审慎选取具备投资价值的股票。
亏损股也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证金公司买入个股中业绩下滑的为25家,其中4家为亏损。
其中,天山生物(300313)8月18日半年报数据显示其半年报净利润为亏损1013.16万,同比下滑达到319.01%。更严重的是,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307.76万元,同比下降16967.06%,究其原因是“子公司购入生物资产所致”。
而在8月20日,天山生物所公布的证金公司和汇金公司持股共计312.22万股,占其股本1.67%。
事实上,主要从事牛、羊的品种改良及种牛、肉牛等养殖销售业务的天山生物,业绩早在2015年一季报时就开始亏损。其一季报净利润为亏损810万。当时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并无基金持股。
在众多亏损股中,亏损最多的要算中联重科(000157)。其半年报显示,201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亏损3.10亿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9亿。
中联重科称是因为受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房地产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影响,工程机械产品市场需求持续不振,影响了公司整体营收及净利润。同样的,中联重科的亏损在2015年一季报时就已经出现,当时其一季报净利润为亏损3.83亿。
中联重科8月10日公布证金公司持股,截至7月31日,证金公司直接持有中联重科2.55亿股,为其第三大股东,另有10个冠以“中证金融”名称的资管计划合计持有公司1.18亿股,上述11位股东共计持有公司3.73亿股,占本公司已发行全部股份的4.84%。
证金公司买入的亏损股还包括三爱富(600636)、平庄能源(000780)、梅雁吉祥(600868)。
暂停上市风险股也买
除了频频买入绩差股,证金公司还买入多家官司缠身、甚至有暂停上市风险的个股。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同花顺(300003)和恒生电子(600570)。
8月19日,同花顺发布公告,披露证金公司和汇金公司等持股详情,包括汇金公司等在内共持股1611万股股票,占到总股本的3%。若按这个比例,证金公司已跃居同花顺的第二大流通股东。
而同花顺还在同一时间发布公告,称公司因为涉嫌违反证券期货方面法律法规遭到证监会[微博]的立案调查,存在暂停上市风险。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恒生电子身上。
8月19日,恒生电子公告称其子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期货方面法律法规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同时,恒生电子还公告了证金公司的持股情况。
截至8月14日的股东名册中,汇金公司持有公司1088万股,证金公司持有公司760万股,十只中证金融资产管理计划共持有公司2748万股。上述股东合计持有恒生电子4595万股,占总股本7.438%。按此计算,证金公司也已位居其第二大流通股股东。
一位上海私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要按照常规选股思路来讲,这两家涉及场外配资业务,也就是这次证监会重点打击对象,虽然目前半年报来看业绩增长迅猛,但是短期后续前景十分悲观,并不会买入。而证金公司都买到了第二大股东的位置,更多的是挽救流动性机器大批量操作指标股。”
这样的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
9月2日,证监会向两家公司开出了罚单。
其中,恒生公司被没收违法所得1.33亿元,并处以3.99亿元罚款;对恒生公司董事长刘曙峰、总经理官晓岚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
同花顺则被没收违法所得217.70万元,并处以653.10万元罚款;同时对同花顺副总经理朱志峰、产品经理郭红波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0万元、5万元罚款。(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