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斌:预计三季度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幅扩大至3%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中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将会继续,预计第三季度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每日汇率波幅从2%扩大至3%。
中国央行称,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招商银行:在岸人民币料贬值逾5% 进一步降准不会太远
周二(8月11日)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在最新评论中指出,前期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对冲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资本外流压力,预期中国央行(PBOC)进一步降准不远。
刘东亮指出,人民币中间价调降1.86%侧面印证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大,但人民币汇率贬值2%本身对经济刺激不大。
刘东亮预计,在岸人民币将迎来新一轮持续贬值,幅度可能在5%以上。人民币贬值料受到中国央行(PBOC)的密切关注和调控,预计不会出现断崖式暴跌或无序贬值。
日内人民币中间价大幅调低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下跌1.41%至6.3039;人民币兑美元下跌1.38%至6.2952,录得有纪录以来最大跌幅。
华创:汇率不会连续急剧贬值 全面降准概率增加
央行今日发表声明称,即日起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中间价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同时,人民币中间价今日大幅下调逾1000点,创历史最大降幅。可以说,此举既在预期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下一步,预计央行不会在连续急剧地引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央行全面降准或定向再贷款的概率则进一步增加。
1)为什么说在“预期之中”?一方面,7月中国出口同比从上月的2.8%大幅下跌至-8.3%。外围经济体需求走弱是导致出口大跌的部分因素,但人民币汇率走强显然也给出口带来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7月非农就业报告公布后,最新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美联储9月加息概率已从报告公布前的46%升至56%。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发酵,新兴市场国家的飘摇,亦令央行死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日见其苦。因此,此时央行主动引导人民币汇率走贬,是因应出口骤降压力与美联储加息冲击的次优策略。诚如央行所言,“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全球多种货币表现较强,与市场预期出现一定偏离”。即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著走贬,只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相对平稳,央行可能就不致过分担心人民币贬值预期的失控,及其对跨境资本外流的影响。
2)为什么说在“意料之外”?按说,今年美国破天荒地未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央行此时主动引导人民币汇率贬值,会给拥有一票否决权的美国以口实,从而在加入SDR的节骨眼上平添一些变数。但反过来想,相比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央行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是向国际社会发出的更为实质的“示好”信号。考虑到此前资本项目开放的加速推进,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进一步增强,显然也是今年人民币加入SDR的一个筹码。我们不知道背后有无筹码交换的原因,但汇率不同层面的优先排序亦是需要的。况且,即便“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也要“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央行也是留了一个缺口,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是个方向,但需要一个观望和调适的过程。
3)人民币大贬之后,我们可以期待什么?我们提出两个倾向性判断:一是央行不会连续急剧地引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贬。如果将今天人民币对美元的主动贬值理解为一次压力测试的话,央行不可能不担心人民币贬值与贬值预期之间的相互强化。央行也在声明中指出,“市场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与磨合”,因此要“稳定市场预期”,“确保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的有序完善”。二是央行全面降准或定向再贷款的概率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走贬,未必会导致大规模的资本外逃,但显然对国内流动性是边际上收紧的。再考虑到地方债置换的陆续推进,以及新近专项金融债的发行,央行提供流动性对冲也许就是不可避免的。央行需要考虑的,只是届时采取蕴含强烈宽松信号的全面降准,还是采取更有定向调控意味的(信贷抵押)再贷款而已。
【专家解读】
人民币中间价突贬超1000点创历史最大降幅,人民币贬值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股市走势会怎样?专家为您解读。
瑞穗证劵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针对于人民币应该实现一次性贬值的建议,笔者更加倾向于今年年底之前渐进式贬值。权衡稳出口与防止资金大幅外流利弊两种因素,笔者建议,年内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在6-6.4。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此次人民币贬值为正常的修复前期高估部分,而非竞争性贬值,有助于缓解出口压力。未来人民币仍存3%贬值空间,资本外流压力仍在。根据测算15Q2热钱流出1000亿美元,且随着美联储加息升温,5月份以来资金外流趋势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