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5月11日)宣布更名为"匹凸匹"的多伦股份(600696)不仅为自身股价博得一个缩量涨停,更将眼下A股上市公司更名热推向风口浪尖。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以来,剔除恢复上市和部分业绩发生变化的ST股更名外,沪深两市更名的上市公司数量高达百余只。其中,今年以来,更名公司已达30家之多,而新名称大多数朝着时下热捧的金融、互联网+等概念靠拢。
对此,有接近监管层人士与记者交流时表示,由于A股市场尚不成熟,投机氛围较重,给部分公司留下"钻空子"余地。更名公司中既有因正常的重组或业务调整的,也不乏借机炒作的公司。并且,部分公司更名信息披露不充分,涉嫌误导投资者,甚至不乏内幕交易,已引起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更名概念股遭炒作
尽管多伦股份声称要转型互联网金融,并获控股股东授权使用"www.p2p.com"域名,但根据公司对监管函的回复,实际上,公司目前对上述设想完全处于"空转"阶段(一无正式业务、二无人员配备、三无可行性论证),并且连经营范围变更都未获得工商部门批准。
面对二级市场为多伦股份更名给出的股价涨停,似乎公司的业绩亏损、遭交易所谴责、收到监管问询函等不利因素都成了浮云。有投资者打趣道,"屁吐屁来了,呕吐呕还会远吗?"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多数上市公司的改名是因重组后公司名称或经营主体变更,此举尚在可理解范畴。不过,"跟风热点、迎合炒作"似乎正替代资产重组导致的上市公司主业改变,成为上市公司更名的"初衷"。
例如,2014年初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平潭港口岸对外开放,该地区相关上市公司均遭游资爆炒。受此消息影响,中福实业(更名后为平潭实业)股价从2013年7月的3.4元开始上涨,截至2014年3月股价已达7.3元。随后,中福实业表示,考虑到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及其后续影响,更名为"平潭发展"。
如此一来,平潭发展成为平潭港口概念炒作的直接标的。随着这波牛市的到来,平潭发展股价单边上涨,如今股价已在今年3月冲高至29元左右,而一季度净利润却仅为83.81万元,对应静态市盈率高达5713.4倍。此外,近年来,最为资本市场所熟悉的改名公司,当属湘鄂情变更为中科云网(002306,现为*ST云网),更名期间公司股价也是出现了大幅波动。
近期,"跨境通宝"(原百圆裤业)、"熊猫金控"(原熊猫烟花)、"天神娱乐"(原科冕木业)等一连串上市公司新名称,也是不断挑战投资者的想象力。
别盲目买入更名股票
当然,更名不能包治百病。今年4月,*ST云网由于未能偿还4.02亿元债务,成为首家在债券本金上违约的A股公司,伴随着一季度净利润为-5239.77万元(同时预计上半年预亏8000万~9500万元)、控股股东遭交易所谴责等利空。公司股价已由去年最高12.45元跌落至11日的7.04元。
另外,山水文化(600234)此前名为ST天龙,3月底因频繁被上证所发问询函和重组失败而被广泛关注。2014年3月底拟收购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并将股票简称更名为"山水文化"后,因重组失败并未开展任何相关主营业务,股价却一路狂飙,从7元左右,最高涨至19元,涨幅高达184%。
同样在3月底更名为"熊猫金控"的熊猫烟花,亦两度收到上证所的问询函。
上海本地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一些上市公司借更名和更改业务范围,试图搭上热门的"金融"、"互联网+"热潮,不排除有吸引资金关注,甚至炒作的意图;投资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应更多的依据公司的实际行动和成果来进行投资判断,而不是仅凭公司的表态或者更名就盲目买入。
对此,接近监管层的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对上市公司更名法律上尚无明确限制,只要经上市公司董事会等法定程序,工商局核准即属合法。变更登记付出的成本是只需缴纳一定的登记费用,如此低成本举动便能换来动辄数亿元的市值增值实在太划算。
相关新闻:
今年以来35家上市公司改名 专家提醒警惕玩变脸公司
有分析师表示,改名容易,转型难,这些上市公司能否转型成功仍存在很大的未知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不断上演改名行情,换个马甲变脸后股价就开始大涨。
多伦股份宣布将改名为“匹凸匹”,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大吐槽。《证券日报》记者盘点了一下上市公司那些奇葩的名字:海隆软件改名为“二三四五”,爱使股份改名为“游久游戏”,科冕木业改名为“天神娱乐”等等,让投资者大呼有才。
根据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35家上市公司改名。而上市公司只不过是换了个马甲,甚至仅仅抛出一个转型公告,公司股价就开始大涨。
尽管“匹凸匹”这名字被无数人吐槽没有节操,但是昨日,多伦股份的股价仍旧开盘涨停。
有分析师表示,改名容易,转型难。这些上市公司能否转型成功仍存在很大的未知,投资者切勿盲目跟风炒作。
35家上市公司改名变脸
5月10日晚间,多伦股份的一则改名公告顿时刷爆了朋友圈,网友直呼有才。
公告显示,多伦股份立志于做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基于上述业务转型的需要,公司拟将名称变更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进入2015年以来,上市公司改名行情持续上演。
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35家上市公司纷纷改名。而上市公司所改的新名更是五花八门。
前不久,以制造烟花著名的上市公司“熊猫烟花”拟更名为“熊猫金控”,瞬间变为炙手可热的互联网金融概念股,此事引起上交所的关注并两度发函询问。
5月6日,百圆裤业发布公告称,公司名称由 “山西百圆裤业连锁经营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跨境通宝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全力发展跨境出口业务。
此外,海隆软件更名为“二三四五”,称主要是考虑到用户流量对于公司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和拓展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重大意义,以及二三四五在互联网领域长期积累的品牌优势。
有业内专家表示,尽管上市公司更名属于企业自主权限,但是股票简称属于市场交易机制因素,具有一定的公共性,是企业向市场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渠道之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判断,因此不能听之任之,需要自律监管机构的介入和有效规范。
改名后股价任性大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伦股份改名为匹凸匹被吐槽奇葩,所宣称的转型目前也并无实质动作,但是昨日,该公司股价仍旧任性涨停。
实际上,这也是上市公司热衷改名的原因之一。
据同花顺数据统计显示,上市公司发布更名公告后,持股30天公司股价平均涨幅达10.07%,持股20天上涨概率达68.57%。
上市公司更名成风,改名后股价大涨,有的甚至涨幅超过100%,这在A股市场屡见不鲜。
开元投资1月12日晚间公告更名为“国际医学”,公司股价此后大幅上涨,涨幅达到48.64%。宜华地产2月8日晚间公告,改名为“宜华健康”,受此消息影响,宜华地产股价当日便涨停,此后4个交易日,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达28.42%。
2月初,爱使股份收购了一家网络游戏公司,并更名为“游久游戏”,公司股价随后一度飙升140%。
此外,做餐饮的宝丽来改名为“神州高铁”,4月2日到3日,在科冕木业宣布改名为“天神娱乐”之后,连续两个交易日公司股价累计上涨15.43%。
有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改名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成本较低,比较好操作。且“改头换面”以后,股价又能大涨,所以很多上市公司愿意借此炒作公司股价。
同时,需要一提的是,从改名的上市公司来看,一般该公司的主营业务都不容乐观,严重者已经陷入亏损。
最为典型的就是湘鄂情决定放弃豪华餐厅业务、进军云计算行业后,更名为中科云网。但在上月,中科云网未能偿还4.02亿元人民币(合6400万美元)债务。此外,由于连续两年亏损、期末净资产为负,中科云网从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中科云网”变更为“*ST云网”。
此外,爱使股份也由于煤炭行业持续不景气,导致2014年业绩巨亏,开始向游戏业转型。熊猫烟花的主营业务也不尽如人意。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曾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熊猫烟花的重组更像是一种投机性转型,与湘鄂情重组更名中科云网异曲同工。两者都是因为原有业务缺乏持续发展潜力,为避免被投资者边缘化,尽力希望借助并购市场热点项目进行转型,但两者的重组转型都缺乏长期、客观、务实的战略规划,除可能在短期内影响股价外,对公司长远发展并未体现出足够的利好。
不难发现的是,上市公司改名多与资本市场热点有关。不管是改为“匹凸匹”,“二三四五”,还是“熊猫金控”,都与当下最热的互联网+概念沾边。还有上市公司向高铁、游戏和影视等市场追捧业务转型。
“改名容易,转型难。”上述分析师还称,以湘鄂情为例,从一个行业跨入另一个新兴且陌生的行业,既没有经验,又面临较大的竞争,能否转型成功是个很大的未知数。投资者要谨慎对待这些上市公司,不要盲目跟风炒作。(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