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量释三大重磅信号 慎防用力过猛
证监会主席肖刚上海调研时透露出慢牛的政策愿景,这无疑消除了短期政策上利空因素。周五大盘在周四百点长阳下,再次跳空向上喷发并放出天量。从盘面来看,主力在4300点附近放天量释放了三大重磅信号,投资者须慎防多方用力过猛现象。
首先,大盘天量释放了主力从题材股大举调仓到沪市蓝筹股的信号。近两日大盘飙涨,但不少创业板类题材股却逆势下跌,意味着资金开始在暗中出逃估值高企、涨幅巨大的题材股了。如前期涨幅巨大的高送转题材股的全线下挫,龙头华东重机高位下跌达20%;此外业绩暗淡、技术走坏的个股也遭受到主力大举调仓,如日出东方、康芝药业的破位下跌,网宿科技、初灵信息的逆势滑铁卢等。因此,在主力大举出逃题材、建仓蓝筹股下,我们若想跑赢大盘、取得牛市超额收益,就必须先对涨幅过大、筹码松动、技术破位、逆势下跌与主力出逃个股逢反弹立即调仓。
其次,主力放天量释放了场外资金急不可耐进场信号。本来大盘反弹步入到4000点的时候,有不少资金是等股指回调再杀入的,但证监会近期非但没出手打压股市,甚至还频频表态力挺股市,这直接让场外资金按耐不住,不等回调便再次杀入了。
最后,大盘高位放天量,仅早盘便达5372亿,释放了大盘当前高位资金分歧开始变大的信号。而市场分歧的加大、和指数的不断走高,必然将不断消耗市场流动性。因此,我们不应股指持续的大涨而冲昏了头,而应谨防多方用力过猛后的巨震回调。
综合来看,在主力调仓小盘股,蓝筹股再起风暴下,我们应尽快调仓前期涨幅巨大的题材股,同时对低估值、政策利好类蓝筹股进行积极调仓布局,方能在当前指数失真行情中跑赢大盘,实现牛市超额收益,如以下四大类蓝筹品种。
1,具有主力资金深度介入、且有国家战略级别的品种,如南北两车继续涨停板股价短期翻番,核能概念也再次腾飞等;2,大盘大量大蓝筹,那些处于业绩拐点,且价格低廉的蓝筹品种我们也大胆买入并持有,如钢铁板块梅开二度;3,本轮严重滞涨,且估值低廉的股票,这类股个股往往能成新资金首选对象;4,具有改革、低估值且没有大幅拉升的蓝筹股,此类股爆发往往极为强势,如远洋运输类个股的全线涨停。(广州万隆)
权重股发力 下周大盘或挑战5·30时高点
周四沪综指大涨2.71%至4194.82点,深综指“小”涨1.17%至2126.15点。创业板前倨后恭,早盘一度大涨3%以上,但后市大幅削减涨幅。
银行股强势显然是沪市主板走势强劲的原因,此外,“两桶油”、酒类个股大涨亦是沪综指上涨的推手。银行股上涨应有合理性,一方面是涨幅落后,一方面是信贷资金证券化构成长期利好,还有就是对央行本月“降准”的预期。
近期公布的进出口、GDP、工业产值、M2等指标多数低迷,故央行确有进一步降准的压力。降准对银行的利好应超出降息,因后者有可能对应着不对称降息。
中证500期指主力合约首日收于7707.8点,较现货有2.6%的贴水,这说明市场的套保需求有些强烈,而对手盘暂时又比较欠缺。最近有些机构建议“做多上证50或沪深300,并同时做空中证500”。笔者认为这么做或许短期内有益,因权重股目前确实强于小票,但如果将时间稍稍放长一些,或许会有些不妥。
小票正处于成长阶段,且多数对应着新兴行业,而大票多数对应着传统行业,所以就中长线看,中证500仍有可能表现领先。
50、300、500诸指数是以成分股的流通市值来计算的,按规则,成分股分红、增发、送转时并不调整指数,即并不会除权,所以分红比例通常较大的50或300肯定是比较“吃亏”的。小票的送转倾向肯定更高,且增发等扩张的余地也较大,所以单凭这个因素,500期指也有些长线优势。
本周冲击事项太多,目前基本上已算出尽了,加上今日新股申购资金大量解冻 ,所以股指有望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 。由图形看,下周大盘就可能挑战“5·30”时的高点。个人认为大盘冲过后料又会大幅震荡,甚至不排除阶段性见顶的机会。当然,见不见顶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上层政策意图。
不过这些均是后话,短期内上涨趋势应是比较确定的,因此在操作上就应该先买了再说。当未来震荡到来时,再视情形决定去留也不迟。(每日经济新闻)
新华社近期论股市一览
4月15日 新华社:高层频繁关注资本市场 给了股民乐观预期
4月14日 新华社:A股告别破净时代 市场关注资金流向
4月13日 新华社:市场的蓬勃向上将进一步助推经济发展
4月10日 新华社:对市场应保存敬畏之心 股民且行且珍惜
4月09日 阔别七年又见4000点 估值是否只在“半山腰”?
4月08日 新华社:政策红利释放催生改革牛 期待成为健康牛
4月07日 新华社:经济面临较大压力 尤需股市提供有力支持
4月06日 新华社:新股发行提速不影响牛市势头
4月02日 新华社:创业板三月涨千点 估值超纳斯达克巅峰引争议
3月26日 新华社:创业板遭遇当头棒喝警醒了谁?
3月20日 新华社:三大驱动因素全面改善 股市巨量快步上行
外媒看A股
中国股民学历分布图:三分之二新股民没上完高中(图)
外媒用股民学历唱空A股 是没懂牛市一条最基本规则
外媒:现阶段投资A股应参考“本傻比” 买下去就行了
外媒:中国股市涨幅的天花板在哪儿 看一个神秘的数字
外媒:中国股市连涨了8个月 全都是因为一件事
外媒:中国连大学生都开始炒股了 是时候获利出场了
券商:牛市将持续三到五年
在《每日经济新闻》4月15日刊发的“机构情报站”栏目中,提到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乔永远调高了上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的目标点位。
记者注意到,4月15日,多位券商知名策略分析师齐聚深圳,探讨沪指站上4000点后的走势,他们的态度仍然整体偏乐观。
大/市/风/向
分析师集体看好后市
4月15日,在2015年新财富春季策略会上,几位券商知名策略分析师发表了他们对A股后市的看法。
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乔永远认为,“不应该用2007年的眼光看这轮市场,这轮牛市更快、更强。”乔永远表示,2005年~2006年,整个市场的融资水平非常高,融资资金价格则非常低。2011年以来,整个融资资金价格事实上偏高,这意味着这轮市场的节奏一定会更加明快,因为资金预期收益率水平非常高。
他表示,这轮市场最大的特征有两点:第一,业绩整体表现是非常困难的,市场是被风险偏好驱动,而不仅是被业绩驱动;第二,这轮牛市有可能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给大家带来超额回报的趋势性机会,估值也将进一步扩张。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认为,牛市中一定要改变思维,这是一个长远的牛市。他指出,牛市都有一个规律,就是资金利率下行或资金利率在底部。牛市当中一个重要的支撑是企业盈利改善,但企业盈利改善不一定来自经济增长,可以来自改革、转型和技术进步等因素。此外,股市本身的制度建设会助推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荀玉根回顾二战之后各经济体的牛市发现,牛市形成都是因为经济体腾飞:一个经济体从“很弱小”、“大而虚”转向“强而大”,中国应该正在经历这个阶段,现在股指翻倍,但涨幅依然不算大,牛市才刚开始,因为转型也才刚开始。
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认为,这是一轮股权投资的大时代。时间绝对不止一年多,应该是三到五年的牛市,伴随这一次牛市的是直接融资推动经济转型和发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彪认为,2004年开始,国家大力扶持和提高股权融资比例,管理层市值管理诉求和过程刚开始,“牛市里面最珍贵的东西不是波段,而是你手上的筹码。每次下车后再想上车,都是一个极其煎熬的过程。”
对于目前市场运行区间,徐彪认为,目前“处于(牛市)上半场,甚至是上半场刚刚行程过半。大牛市的上半场、下半场可以如此区分:技术上,放量上涨阶段是上半场,缩量上涨阶段是下半场。”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长期
重点关注:增量资金
行/业/热/点
申万宏源 :核电有五大看点
4月15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今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核准建设“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示范机组,核电实质性新开工密集展开。
申万宏源认为,本次核准是继2月红沿河5、6号机组首获开工核准后新项目再次获准,维持2015年国内核电新开工机组将超过8台的判断。
该券商认为,未来国内核电新开工机组将以AP1000和“华龙一号”为主,CAP14OO和EPR为辅,“走出去”将以“华龙一号”为主。“华龙一号”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路线,被确认为核电“走出去”的主力机组,随着国务院对该技术的正式核准,后续正式开工可期。
对于核电板块,该机构认为后续有五大关注要点:1。核电十三五规划预计2015年5月左右出台;2。内陆核电十三五是否放开;3。中核电力和中国核建A股上市进程;4。核电新开工项目;5。海外出口,首推丹甫股份 。申万宏源建议重点关注浙富控股 ,控股子公司四川华都目前已签订出口及福清5、6号机组合计超5亿元控制棒及驱动机构订单,有望充分受益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部铺开。从个股看,推荐久立特材 、应流股份和上海电气等。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短期
重点关注:核电项目落地
机构关注血制品提价
近日,平安证券发布研报称,“血制品行业长期的最高零售价压制,导致供求关系在价格中得不到体现,白蛋白等产品大量流入黑市渠道,严重影响了药品的可及性和安全性。浆站审批制度是导致行业乱象的根源,不合时宜的价格管制加剧了血制品行业怪象。目前,我国药价放开政策出台时点临近,血制品行业将深度受益,行业量价大拐点即将来临。”
该券商认为,价格放开后向上游传导,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血浆供不应求的局面。今年“两会 ”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放开药品政府定价”,药价放开政策出台时点临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据平安证券测算,提价将为血制品上市公司带来25%~50%的年化业绩弹性,其中天坛生物弹性最大。若白蛋白提价8%,则为华兰生物 、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和博雅生物带来的业绩弹性(年化)分别是26%、52%、25%和28%。如果7月1日价格放开,则为华兰生物、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和博雅生物带来的业绩弹性(2015年)分别是12%、30%、10%和12%。由于企业会根据价格变化趋势采取控货策略,实际受益程度将大于此数。
市场关注度:
驱动周期:中长期
重点关注:血制品提价
(每日经济新闻)
高盛:都急着唱衰中国股市 泡沫破灭前还能赚很多钱
中国股市太火热了,从去年10月底至今,A股已飙涨了78%,最近又站上4000点大关,为金融危机以来首见。但是分析师认为,由于中国经济正在走缓,中国股市已经达到了过热的程度。
换句话说,中国股市的热潮并不是受到基本面好转所带动。相反的,股市是被各振兴措施与投资狂热所推升。这一切引出一个问题:中国股市出现泡沫了吗?如果是,投资者该怎么做?
R-SquaredMacroManagement首席分析师AnkurPatel表示,中国股市绝对是有泡沫的。投资者不应该跟着潮流,直到泡沫破灭。聪明的做法应该是完全远离。他说,泡沫的问题在于,如果你想试图战胜它,泡沫反而会变得更不理性。这种从众心态到最后可能会驾驶投资者。
分析师认为,现在中国股市有一股投资的热潮。近年来,中国人习惯将储蓄放在不动产市场,但现在房市泡沫正在消退,他们就把钱放在不断飙涨的股市。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导,3月份投资者新开户高达480万笔,4月初又多了100万新开户。
根据调查,受访的中国散户投资者表示,交易股票频繁,一天高达数次,部分原因是好玩。一名上海女性表示,她不担心交易费会侵蚀获利,因为在牛市时,费用也会跟着下降。
国外投资人也注意到了。追踪中国股票的ETF价格也大涨。iSharesMSCIChinaETF(MCHI)和SPDRS&PChinaETF(GXC)今年以来双双上涨20%。是流动性带动的泡沫吗?中国为经济放缓,央行透过降息将大笔的流动性倾倒至市场中。这对风险资产来说是好事,如股票,但是由流动性所带动的波动很容易变成泡沫。此外,沪港通也是推升流动性的原因之一,让投资者透过香港就能买进上海股票。不只是新的外资流入中国,中国内地多余流动性也流入香港。
但是高盛并不担心,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急着唱衰中国股市。高盛的亚洲总经研究主管TimothyMoe说,中国股市绝对是在创造泡沫,小额投资者频繁交易。但是这个泡沫会把整个股市搞垮吗?答案是暂时还不会。中国股市虽然投机气氛很重,但不表示派对今天就会结束。
如果中国的成长持续增加动能,目前的估值合理,泡沫就有可能会温和的减弱。但Patel认为这不太可能会发生。另一个可能的结果是,股市继续上扬,然后泡沫破掉,和上次一样。BespokeInvestmentGroup指出,中国股市的确是在创造泡沫,但是在破灭之前还有很多钱可以赚。
投资者必须谨记,泡沫很难预测,即使是资深的投资者也一样。(凤凰网)
“互联网+”成国家战略三领域 融合贯穿年内主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同时,国家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分析人士指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从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诸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农业等新业态,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是贯穿2015年行情的投资主线。本文特对上述三领域进行系统梳理,挖掘其投资机遇,以飨读者。
互联网+金融三方面把握机会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昨日,互联网金融板块上涨1.42%,57只概念股中有35只个股上涨,占比61.4%。沃尔核材、久其软件、东方财富等3只个股涨停,涨幅超过5%的个股为证通电子、雅戈尔、东华软件,涨幅分别为:8.92%、8.83%和6.55%。
从资金面来看,昨日,互联网+金融概念股中有16只个股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状态,其中,大单资金净流入过亿元的个股有雅戈尔、东华软件,另外,大单资金净流入超过1000万元的个股有三六五网、欧浦钢网、得润电子、桐昆股份、证通电子,大单资金净流入金额分别为,4981.61万元、3062.07万元、2666.31万元、2022.18万元和1703.54万元。
市场人士认为,解决融资难是我国目前的国家大计,其本质是力争将融资服务扩展到更大受众。银行、线下微金融、互联网金融,服务受众依次扩大。线下微金融包括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同时“互联网+”引领的互联网金融突破了线下微金融的物理半径,发展机遇更为重大。
光大证券表示应从三个方面把握互联网+金融的投资机会,1。银行:融资难缓解也将减轻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维持银行业“买入”评级,并关注P2P、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有所介入的个股,包括工商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等。2。线下微金融:新三板挂牌的小贷公司、(再)担保公司等,以及主板的香溢融通、民生控股等。3。互联网金融:掌握贸易物流数据即将进入互联网金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个股,数量庞大,诸如冠城大通、康达尔等,以及金融交易网络个股,如东方财富、大智慧等。
互联网+医疗 “硬+软”模式受青睐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昨日,互联网医疗板块上涨1.56%,29只概念股中有17只个股上涨,占比58.62%。东华软件涨幅位居第一,上涨6.55%,此外,涨幅超过5%的个股还有运盛实业和卫宁软件,涨幅分别为5.48%和5.2%,国投中鲁与理邦仪器涨幅超过4%,涨幅分别为4.45%、3.61%。
从资金面来看,昨日,互联网+医疗概念股中有5只个股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状态,东华软件大单资金净流入金额最多,达2.55亿元,万达信息和理邦仪器大单资金净流入也均在2000万元以上,分别为6946.85万元、2395.86万元。
对此,招商证券表示,互联网+医疗将繁花似锦。最为看好国内“硬+软”模式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根据调查,使用者最为感兴趣的互联网医疗产品包括:自我健康管理、可穿戴检测设备、在线患者社区、导医服务、健康档案管理。在目前整个医院体系的健康医疗数据无法打通的情况下,以自身硬件为基础获得细分领域的医疗数据,并借助此数据提供一些健康管理以及导医服务的模式是当前最为看好的模式,推荐借助自身血糖仪市场优势,布局糖尿病领域互联网医疗的龙头三诺生物以及借助自有肝纤维化诊断仪器,布局肝病领域的福瑞股份。
互联网+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昨日,互联网农业板块上涨1.23%,16只概念股中有11只个股上涨,占比68.75%。雏鹰农牧涨幅位居第一,上涨10%,金正大上涨4.52%,此外,辉丰股份、新研股份、华英农业和司尔特涨幅也均超过1%,涨幅分别为2.1%、1.59%、1.32%和1.3%。
从资金面来看,昨日,互联网+农业概念股中有3只个股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状态,雏鹰农牧大单资金净流入金额最多,达9007.7万元,其次是金正大,大单资金净流入金额为7803.97万元。
农业互联网革命已然临近,前景广阔。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向现代农民提供金融、交易、咨询服务,实现生产、交易、流通环节效率极大优化。
对此,长江证券认为,江淮动力、新研股份有望受益。预计江淮动力2014年至2016年营业收入约为24亿元、30亿元、35亿元,净利润约为0.35亿元、1.9亿元、2.5亿元。江淮动力未来是要成为农业服务商,并持续投入整合国内外行业资源。公司要打造的是农业信息服务商+农业电商平台+农业金融服务,三位一体的综合平台,三大板块已初具雏形。(证券日报)
大数据成为“互联网+”发动机 机构兵分四路掘金
经过多年的积累,大数据已经成为网络公司最重要的资产,通过对大数据资源的开发,“互联网+”才能水到渠成 。而从机构对大数据的投资布局看,它们已经兵分多路,对占据大数据资源的诸多上市公司进行了前瞻性的布局
进入2015年以来,新兴产业概念股一飞冲天,尤其是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热议的“互联网+”概念推动下,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指年内最高涨幅超过75%。在业内人士看来, 经过多年的积累,大数据已经成为网络公司最重要的资产,通过对大数据资源的开发,“互联网+”才能水到渠成。而从机构对大数据的投资布局看,已经兵分多路,对占据大数据资源的诸多上市公司进行了前瞻性的布局。
大数据挖掘将造就千亿级以上市场
全国两会上热议的“互联网+”战略,从去年余额宝的推出就开始受到了关注。通过对用户行为进行数据分析,进行投资错配博取高收益,让余额宝一鸣惊人,并掀起席卷市场的货币基金浪潮,由此引爆的固定收益类产品示范效应,点燃了基金公司开发大数据权益类产品的热情。大数据概念的开发,也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
在大数据开发热潮引领下,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带来巨大的市场,不少上市公司脱离原有板块,进行跨界、转型以及融合,形成新的业态、估值体系。在业内人士看来,网络开放、平等、透明度高等特性,让信息及数据在工业社会中被压抑的巨大潜力爆发出来,转化成巨大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新源泉,改变生活和生产,从而带来大数据的黄金时代。
事实上,从大数据目前开发情况看,已经开始向各个行业扩散与渗透,通过大数据,创造了新的需求及预测未来,进行资源合理分配,最终使社会效率获得提升。余额宝研究用户及存款提款行为,通过大数据管理1亿用户的流动性;苏宁云商提出并实践O2O模式,通过大数据驱动的C2B反向定制、精准会员营销等创新运营手段,引发供应链变革;商业保险 、移动医疗企业的崛起,正在通过市场的力量加速医疗大数据形成闭环,移动医疗行业蓬勃发展。
从政策层面看,不少地方政府借助网络巨头积累的大数据,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近日腾讯就与上海市政府签署了相关协议,通过腾讯的微信等平台,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多地政府也在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进行改进。
沪上某基金公司研究员表示,目前所有的网络公司本质上已经是大数据公司,大数据已经成为网络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未来大数据的价值挖掘及变现将会得到充分利用,这将造就千亿级以上的市场,相应的也会诞生大量的投资机会。
机构重兵布局大数据
从机构对大数据的投资情况看,已经兵分几路开展布局。在当前最重要的大数据资源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政府部门积累的大数据,不仅包括国家经济社会等众多领域的核心真实信息,也包括每一个人的个人身份信息,还有涉及交通、公安、行业监管等各部门的数据,这些数据如果得到开发,都将是掘之不尽的金矿。
从机构布局看,拥有纳税信息的航天信息 ,在2014年底吸引186家机构抱团入驻;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计算机信息服务的太极股份 ,吸引了88家机构密集布局,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提供自助服务一体机服务的易联众 ,吸引了15家机构持有等。
第二个掌握大量数据的是金融部门。金融部门掌握了国计民生的所有金融交易数据,如果上述数据得到有效的开发,空间难以想象。在沪上某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看来,银行占有巨大的资源,如果这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银行的估值体系将得到很大提升,“但从目前来看,银行传统业务盈利非常容易,还没有动力去进行充分开发,如果把银行掌握的数据交给其他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绝对会给非常高的估值。”
第三个重要的大数据资源来源于电信运营商。中信建设分析师武超则认为,电信运营商通过多年的经营,积累了庞大的数据资源。随着语音业务的逐渐降价,数据流量经营将成为运营商的主要方向,运营商拥有任何移动互联网公司都无法比拟的海量数据,由语音经营走向流量经营进而进入大数据运营已成为大势所趋,空间巨大。
从机构布局看,从事移动转售业务并发力移动互联的天音控股 ,被37家机构同时持有;在电信网络管理领域有优势的亿阳信通 ,也被31家机构同时持有,其中不少基金为去年四季度新近入驻。
最后一个大数据资源是商业数据,不管是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交易数据,还是上海钢联 、生意宝等公司上的交易数据,都存在其他领域变现的可能,资本市场也正是出于多途径变现的前景,给予了很高的估值。数据显示,目前有多达69家机构持有上海钢联,持有怡亚通的机构也高达61家,而与阿里巴巴等平台合作的公司都被赋予了较高的估值。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互联网推动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的情况下,通过大数据创造需求及预测未来,进行资源合理分配,最终使社会效率获得提升,本质上也是反映了资本市场炒作逻辑,在构建“财、物、信息”富有价值的“关系与关联”中,去进行二级市场的投资。例如上海钢联,通过公司积累的大数据资源,切入供应链金融后受到追捧,做煤炭贸易的瑞茂通引入大数据开发后,同样可以开发上下游资源,向供应链领域进行拓展。
事实上,基金公司也在开发大数据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目前南方基金与新浪财经、百度与广发基金 、博时基金和蚂蚁金服等都已经开发或者正在开发相应的基金产品,而天弘基金则表示,将在大数据投研领域引领行业潮流,早在去年就成立了数据研究部,打造数据研究平台,开启了资管投资2.0时代。今年2月,天弘基金还发行了一只天弘云端生活基金,将大数据技术引入投研,提升投研的效率。(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