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生产总值调低至7%左右 加大结构性改革(最新版)
中国周四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期目标下调至7%左右,今年通胀、货币、外贸等预期目标也均下调,以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腾挪空间。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会议开幕会上称,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还在加大,今年困难可能超过去年。中国去年2014年经济增速降至7.4%的24年来的最低位,接近7.5%左右的年初目标。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不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就难以实现平稳健康发展。”李克强称。
国2015年通胀控制目标为3%左右,M2增速目标为12%左右,2015年进出口总额增长目标为6%左右,2014年的上述目标分别为3.5%,13%和7.5%左右。
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增长预期7%左右,考虑了需要和可能,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经济总量扩大和结构升级的要求相适应。以这样的速度保持较长时期发展,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就会更加雄厚。
“稳增长也是为了保就业。随着服务业比重上升、小微企业增多和经济体量增大,7%左右的速度可以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各地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挖掘潜力,努力争取更好结果。”报告称。
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用好增量,盘活存量,重点支持薄弱环节。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报告中的经济目标还包括:今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目标4.5%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增长13%左右。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
**货币政策适度,财政政策加力**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今年M2预期增长12%左右,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准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和社融规模平稳增长。
中国将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央行利率调控框架,将开展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适时启动深港通试点,且今年将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中国还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增强双向浮动弹性,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李克强称,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调整完善消费税,扩大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提请修订税收征管法。改革转移支付制度,完善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盘活存量资金,提高使用效率。
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适当发行专项债券。保障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盘活存量资金,提高使用效率。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负担。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增长和调结构相辅相成,要培育消费增长点和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为确保完成“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任务,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其中铁路投资要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重大水工程已开工的57个项目要加快建设,今年再开工27个项目,再见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
报告还强调,还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城镇化的难点问题,并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将改革开放推向纵深**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中国将持续推进多项改革,把改革推向纵深,在当前经济增长传统动力减弱之际,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改造传统引擎和打造新引擎。
报告指出,中国将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改革投融资体制,大幅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在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并不失时机加快价格改革,包括输配电价改革等。
报告还指出,要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加快电力、油气等体制改革。
在对外开放方面,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增量部分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政策,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进口。在积极有效利用外资的同时,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并统筹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
报告称,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并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提高海外权益保障能力。
中国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建设,积极推动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实验区建设,在全国推广成熟经验,形成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
报告称,中国还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信息技术协定扩围,积极参与环境产品、政府采购等国际谈判。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尽早签署中韩、中澳自贸协定,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