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责任主体归位的压力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一旦业绩承诺兑现不了,不光是上市公司要受处罚,财务顾问同样将难辞其咎。早在去年12月,我们公司内部就已经发文,要求我们慎重选择并购项目。”该人士表示。“如今,碰上问题项目,就算上市公司想糊弄过关,我们作为财务顾问也不会答应。”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注册制渐行渐近,监管层简政放权、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步伐也在加快。
此前,上交所于2014年12月14日发布《关于落实非许可类并购重组事项信息披露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对已取消行政许可的并购重组事项实行事后审核。同样,深交所也表示,今后不需要行政许可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预案等上市公司信息将实行直通披露,深交所对重组预案披露实施事后监管。
对此,上述西南证券并购人士认为,尽管监管层简化了并购重组的审核,但对包括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在内的各大市场主体明显加大了监管力度。就以财务顾问为例,目前监管层对财务顾问的问责力度已与保荐代表看齐。对于并购重组项目,财务顾问必须担责。而且,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加大了对整个行业的诚信考核力度。2015年1月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还正式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证券业协会诚信管理办法》,任何机构或个人可以通过协会网站查询公开诚信信息。
实际上,自去年年底以来,在市场及监管环境骤变的格局下,此前横扫市场的重组热浪开始迅速冷却。仅2014年最后一个月,终止重组的公司数量近30家,大大超过以往。进入2015年以来,上市公司终止重组的案例依然频现。仅1月7日,就有5家公司。除了星河生物以外,余下4家公司分别为中兴商业(000715.SZ)、宝鼎重工(002552.SZ)、大恒科技(600288.SH)、物产中拓(000906.SZ)。(编辑 陈昊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