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加密市场迎来了重磅信息:日本最早将于今年秋季批准发行该国首款锚定日元资产的稳定币——JPYC,旨在用于国际汇款等领域。
近年来,稳定币已成为金融圈炙手可热的焦点。它以传统法币等资产作为全额储备,既保证了价值的稳定性,又能提供高效安全的支付和结算服务,目前其全球市值已突破2700亿美元,从“加密边缘工具”跃升为全球金融监管与资本市场的核心议题。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20日,全球稳定币存量规模约2517亿美元。
图表1是稳定币规模。根据Dune与Artemis联合发布的《2025年稳定币现状》报告,截至2025年2月,全球稳定币年转账量高达3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是传统支付巨头Visa年处理量的两倍。活跃地址数量同比增长53%,突破3000万大关,反映出稳定币正从专业投资者的工具逐步转变为大众金融的基础设施。
稳定币的本质是锚定法定货币的加密货币,通过1:1兑换机制解决比特币等原生加密资产的波动性痛点。从USDT的诞生背景到全球监管博弈,从Circle的利差盈利模式到脱钩风险案例,这一创新形态仍面临根本性追问:为何法币与加密世界需要“第三方桥梁”?发行方如何从“数字铸币厂”模式中持续获利?当市场恐慌时,稳定币的稳定性是否名副其实?
长江商学院欧阳辉教授、曹辉宁教授、叶冬艳研究学者在发表于FT中文网的署名文章中系统剖析了稳定币的逻辑与挑战,揭示其如何成为数字经济的关键“锚点”,又为何始终游走于创新与脆弱之间;通过解析稳定币的规模扩张、应用场景及监管演进,全面解读稳定币的运作机制与行业前景。
最近一段时间,稳定币是金融市场讨论的热点话题。
美东时间6月5日,全球第二大稳定币USDC的发行方Circle Internet Group,Inc.(下称“Circle”)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开盘上涨122.58%,盘中因股价涨幅过大,一度触发临时熔断。截至当日收盘,Circle股价上涨168.5%,总市值超180亿美元。截至6月21日收盘,Circle市值已超534亿美元。
6月17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下称《GENIUS法案》)。该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必须以美元或等值高流动性资产(如银行存款、短期美债等)进行100%全额储备。5月21日,中国香港立法会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
另外,在中国香港、美国、加拿大或欧洲一些城市,用户也可以使用支持加密货币的ATM机,将现金投入后直接兑换成稳定币,并扫描自己的钱包地址接收稳定币。这种方式方便但手续费通常较高,一般在5%-10%之间,且并非所有城市都有部署。
如果用户已经拥有其他加密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坊),还可以通过去中心化平台或中心化交易所将其兑换成稳定币,例如使用Uniswap、Curve或币安的币币交易功能,这种方式快速且手续费较低,适合持币用户。
目前,稳定币最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加密资产交易,即“炒币”。稳定币被认为是法币与数字生态系统之间的桥梁。在加密货币投资者们“炒币”热情的推动下,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首先,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中,稳定币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基础资产。比如,在借贷协议Aave和Compound中,用户可以抵押USDT或DAI获取利息,或作为抵押物借出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在Uniswap等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中,USDT/ETH等交易对提供了稳定的流动性,便于用户进行资产转换。稳定币因其低波动性和高可用性,成为 DeFi 世界的“数字现金”。
与此同时,稳定币也常被投资者用于规避市场波动。例如,在2022年加密市场暴跌前,不少投资者选择将持有的比特币和以太坊转为 USDT或USDC以规避亏损;另一些套利者则在不同交易所之间发现稳定币存在微小价格差,通过快速交易进行套利。例如,当某交易所的稳定币价格低于另一个交易所的价格时,投资者可以低买高卖获得利润。
在加密货币的发展历程中,稳定币的诞生被视为一次关键创新。2009年比特币的问世开启了去中心化金融的时代,但加密货币价格的剧烈波动使其难以成为日常支付工具。2014年,Tether公司推出首个与美元1:1锚定的稳定币USDT,为加密世界带来了“稳定性”,并逐渐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经济的桥梁。
本文将深入分析稳定币的核心逻辑:为什么市场需要它?如何购买和使用?发行方如何盈利?以及为何它并不总是稳定?透过这些问题,我们或许能看清稳定币在未来金融体系中的角色与挑战。
2009年1月,比特币(BTC)网络正式启动,此后各种加密货币陆续上线。绝大多数加密货币价格波动很大。以比特币为例,价格从2025/1/21的106182美元/枚下跌到2025/4/8的76329美元/枚,不到三个月下跌28%,但很快又上涨到111560美元/枚。
由于比特币、以太坊(ETH)以及其他加密货币长期以来价格波动很大,使得加密货币很难用于日常支付。比如,商家卖出一杯咖啡时收到的是价值8美元的比特币,但第二天发现比特币价格下跌了20%,这会给商家带来运营与业务规划上的困难。
在加密货币发展的早期,将比特币或其他加密货币兑换为法定货币(如美元)面临诸多障碍。许多国家对加密货币交易施加了严格的政策限制,导致场外交易流程繁琐且成本高昂。用户需要通过复杂渠道完成兑换,周期长且可能承担高额溢价。
在这种背景下,市场迫切需要一种新形式的加密货币——稳定币,即与美元、欧元等法定货币保持1:1兑换的加密货币。它不仅能提供可靠的价值锚定,还能够简化法定货币与加密货币的兑换流程。
未来,随着沃尔玛、亚马逊等巨头探索发行自有稳定币,这一领域或将迎来更激烈的竞争与创新。但无论如何演变,稳定币的核心使命不变:在波动与信任之间,搭建一座更可靠的桥梁。
目前,以美元为锚的稳定币规模占比约为98%。美国稳定币法案侧重维护美元在数字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将美元稳定币打造成全球数字支付的工具,延续美元霸权。中国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目标则是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是发行离岸人民币稳定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资产估值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