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股东大会上,巴菲特明确表示,他目前最担忧的是美国财政政策。当前美国财政不断扩张,政府负债越来越高,可能会接近特里芬拐点,也就是当政府负债过高之后,还本付息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将来还息都成困难,可能会导致美国国债发不出去,或者发出去的利率比较高,最后可能大部分要被美联储认购。过去十几年,每次遇到危机,美联储都会祭出量化宽松大招,特别是在疫情之后,美联储更是实施了无限量宽松政策,让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张了很多倍。美元大量发行,造成了美元实际购买力下降,美国居民已经饱受5年以上的通胀之苦。巴菲特也明确说,美元越印越多,会导致纸币贬值,如果发行过多甚至有可能会一文不值。 这次到奥马哈之前,我先带十几位企业家考察了硅谷的英伟达、谷歌等科技企业,还去了旧金山的一些大型超市。由于超市尚有一两个月库存,关税战也刚满一个月,所以超市还没有出现大面积缺货,但是有些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已经明显涨价。 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主动通过多种方式寻求与中方进行谈判,也反映出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导致全美出现上千场民众游行来抗议特朗普倒行逆施的关税政策。近期黄金价格上涨,背后最大的逻辑就是美元信用遭到质疑。二战之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和黄金挂钩,美联储承诺任何人可以拿35美元换1盎司黄金,因此以前美元叫做美金。但是后来美元越发越多,终于无法按照固定比例来换黄金,黄金价格也一路上涨到现在的最高3500美元才能换1盎司黄金。 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继续发行美元,美联储又实施量化宽松来应对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黄金价格继续涨到很高的位置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因为黄金的价值已经被确认了上千年,但是美元的价值和黄金脱钩也就五六十年。黄金储量非常有限,黄金在超新星爆炸的时候产生,并不是地球自然产生的,所以黄金越挖越少。美元作为纸币会滥发,而黄金储量又非常有限,这必然会让更多的人通过储备黄金来抗通胀,很多国家的央行也逐步去美元化,通过大量增持实物黄金,提高本国货币含金量,来提高本国政府信用。中国央行过去几年大量增持实物黄金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人民币国际化必然离不开大量的黄金储备。加上美元信用受到质疑,很多国家寻求去美元化,这刚好为人民币加速国际化带来契机。 我们与越来越多的国家签订人民币结算系统,相信未来在国际支付中,人民币占比会越来越大,美元占比会不断降低。巴菲特作为美国最资深的投资家,表达了这种担忧,是非常值得警惕的。 巴菲特过去几年投资日本五大商社的回报率已经在一倍以上,关于何时卖出,他说未来几年不会卖出,甚至可能持有20年也不考虑卖出。其实投资这些日本商社符合他一贯的选股理念,这些资产估值较低、分红率较高、盈利非常稳定,他投这些并不是看好日本经济,或者看好日本股市,而是对这五大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比较了解而且信任。 他在股东大会上讲到,当时仅仅看了五大商社的财报,就发现这是一个投资机会,投资回报率较高,而且价格比较便宜,这也符合他一贯的投资理念,就是发现被严重低估的资产就会考虑买,而且他通过在日本发行低息的债券来买日本商社的股票,可能股息率比债券利息要高很多,所以是一笔比较划算的买卖。 巴菲特主要投资在美国,海外这几年投资比较多的是日本,未来会不会把一部分资金投向中国资产?过去几年中国资产估值降得比较多,大约只有美股估值的1/3。今年也出现了科技股东升西落的现象,特别是A股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AI板块大幅上涨,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未来十年我国继家电、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第四大产业赛道,赛道机会比较大。 虽然这次巴菲特没有对是否投资中国资产表态,但是他还是会关注,比如港股一些优质资产如果跌出了价值,也不排除会去配置。而且巴菲特和他的基金经理对AI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不同于上次股东大会上质疑的态度,这次他们肯定了AI应用会改变工作和生活方式,但并不急于在保险领域使用AI技术。AI+传统行业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相信随着技术发展,未来会涌现出一批像互联网时代一样伟大的公司。这时候可能就会吸引巴菲特出手,当然巴菲特卸任CEO后,他的基金经理相对更加年轻,更能了解技术变化,投资这些新产业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来源: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