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多家国产GPU厂商纷纷启动IPO进程,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国产GPU厂商及其IPO进展情况:
1. 格兰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20年12月
法定代表人:王煜
主要业务:提供软硬件集成的图形图像和AMOLED显示驱动解决方案,应用于计算机软硬件、自动驾驶、网络游戏、智能办公等领域。
IPO进展:已完成上市辅导备案,拟在A股上市,辅导机构为海通证券。
2. 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20年9月
主要业务:致力于为异构计算提供全栈GPU芯片及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算、智慧城市、云计算、自动驾驶、数字孪生、元宇宙等前沿领域。
IPO进展:已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3.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时间:2020年
主要业务:研发和设计全功能GPU芯片及相关产品,主要应用于AI算力领域。
IPO进展:已完成上市辅导备案,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
4. 燧原科技:
成立时间:2018年
主要业务:专注于云端和边缘计算产品的研发,推出了多款人工智能算力加速产品。
IPO进展:已完成上市辅导备案。
5. 壁仞科技:
成立时间:2019年
主要业务:拥有自研通用GPU产品,主要应用于AI芯片和高性能计算领域。
IPO进展:已完成上市辅导备案。
这些企业通过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旨在进一步推动其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以满足人工智能和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你知道吗?最近国产GPU厂商们可是热闹非凡呢!他们纷纷加速冲刺IPO,准备在资本市场上一展身手。这可真是让人兴奋不已,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国产GPU厂商们的风采吧!
景嘉微,这家国内唯一实现GPU量产的上市公司,可是国产GPU领域的佼佼者。他们专注于军用图形显控芯片,比如JM9系列,这些芯片在军用、工业控制领域市占率超过70%。2024年,景嘉微推出了景宏系列高性能智能模块,支持AI推理与训练,性能接近英伟达GTX 1050,适配国产操作系统。2025年4月,股价达到67.5元,滚动市盈率高达518倍,总市值352.77亿元,机构持仓占比11.2%。
寒武纪,这家专注于AI芯片的厂商,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GPU,但他们的云端产品线(如思元系列)可以替代GPU进行AI计算。2024年,寒武纪云端业务收入达到11.66亿元。新一代智能处理器支持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适配DeepSeek等主流框架,MLU370-X8性能达到英伟达A100的70%。不过,公司明确表示产品不属于GPU,需要注意概念差异。
龙芯中科,这家专注于GPGPU技术研发的厂商,支持通用计算与AI加速,聚焦AI推理市场。2025年,他们推出的新一代GPU IP核集成AI加速单元,适配国产服务器。与NVIDIA合作移植CUDA工具链,提升生态兼容性,实力不容小觑。
海光信息,这家CPUGPU协同布局的领军者,深算二号GPU支持双精度浮点运算,适配国产超算中心。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2.87%,毛利率达到62%。作为国产GPGPU龙头,2025年市值3119.96亿元,机构持仓占比超20%。
润欣科技与通富微电在封装测试环节发挥着关键作用。润欣科技与摩尔线程合作GPU封装测试,2025年3月量产,预计年产能500万片。通富微电承接寒武纪MLU芯片封装,技术覆盖2.5D/3D封装。
胜宏科技作为英伟达GB300服务器HDI板供应商,2024年AI订单占比60%,毛利率提升至35%。生益科技则提供高频高速覆铜板,用于GPU主板制造。
晶丰明源作为DrMOS芯片供应商,GB300服务器用量提升至500颗/台,单价下降但总需求增长。
中科曙光在算力服务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产GPU厂商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持。
粤芯半导体,这家广州本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服务中国市场,致力于满足国产模拟芯片制造需求。他们拥有广州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也是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率先进入量产的12英寸芯片生产平台。2024年底,粤芯半导体新建12英寸集成电路模拟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三期)正式通线投产,总投资162.5亿元,占地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项目采用180-90nm制程技术,打造工业级和车规级模拟特色工艺平台,预计新增月产能4万片晶圆,达产产值约40亿元。
锐石创芯,这家专注于高性能的4G/5G射频前端芯片、WiFiPA、L-FEM等产品的研发及销售的企业,产品涵盖手机、物联网模块、路由器等领域。他们已陆续推出4GPhase2、5GPhase5N、n41L-PAMiF、n77/n79L-PAMiF、WiFiPA、NB-IOTPA等高性能射频产品,以满足国内手机终端厂商在4G、5G和物联网市场对射频前端产品的巨大需求。
壁仞科技,这家聚焦高性能通用GPU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打造自主原创的高性能GPU软硬件体系,构建国产智能计算产业生态。首代壁仞科技通用GPU产品基于原创训推一体芯片架构,已在多地智算中心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