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搜索结果,以下是几家具有代表性的水务上市公司龙头:
1. 重庆水务:
主营业务:自来水销售、污水处理服务、工程施工及其他业务。
财务表现:2023年实现净利润10.89亿元,同比增长43%,毛利率为25.15%。近五年复合增长为10.05%。
市值:2025年总市值为236.64亿元。
2. 国中水务:
主营业务:水务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
财务表现:2023年实现净利润3035.08万元,同比增长126.22%,毛利率为15.31%。近五年复合增长为11.35%。
市值:2025年总市值为50.67亿元。
3. 钱江水利:
主营业务:水务投资、建设及运营。
财务表现:2023年实现净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19.22%,每股收益0.58元。近三年复合增长为16.77%。
市值:2025年总市值为56.53亿元。
4. 北控水务集团:
主营业务: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财务表现:截至2023年,水处理规模超过2000万吨/日,营业收入接近65亿港元。
市值:未提供具体市值信息,但业务布局广泛,业绩表现领先。
5. 中国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原水、自来水供应、污水处理及相关增值服务。
财务表现:综合水处理能力超过每天2000万吨,业务覆盖中国大陆超过110个县市。
市值:未提供具体市值信息,但在中国大陆投资、兴建及经营水务项目,业务规模较大。
这些公司在水务行业中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财务表现和业务布局也较为突出。你知道吗?最近水务行业可是热闹非凡,不少上市公司都开始换新颜啦!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探秘那些水务上市公司中的龙头,看看它们是如何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中稳稳地占据C位的!
说起水务上市公司,不得不提的就是兴蓉环境。这家公司可是水务环保领域的明星,拥有近80年供水运营经验和30余年污水处理经验,妥妥的西部第一、国内领先的水务环保综合服务商。
兴蓉环境的故事,就像一部历史长卷,从成都市第一座自来水厂——青羊宫自来水厂开始,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用水记忆。多年来,公司不仅在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上不断扩大规模,还开始涉足污泥处置、垃圾渗滤液处理、垃圾焚烧发电等其他相关领域,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业务格局。
如今的兴蓉环境,供水能力位居西部首位,业务范围已覆盖四川、甘肃、宁夏、陕西、海南、江苏、河北、山东、西藏等地。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13亿元,同比增长9.17%,业绩稳健增长,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
近年来,国资纷纷入主水务上市公司,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2018年国资跑步进入环保行业不同,本轮国资入主的动机更为多元。
以深水海纳、博世科、万德斯等公司为例,国资入主既带有纾困性质,也包含战略布局考量,部分案例还可能涉及战略性资产重组。地方国资正从单一资本输血转向技术导入区域资源协同深度整合,从而推动水务行业从分散竞争向集约化、专业化运营转型,行业格局面临重构。
业绩承压也是水务上市公司面临的一大挑战。以太和水为例,公司预计2024年利润总额为-2.7亿元到-3.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71亿元到-3.21亿元。业绩不佳,让这些公司不得不寻求变革。
为了应对挑战,一些企业开始拓展业务范围,如兴蓉环境积极把握行业机遇,加速市场开拓,持续扩大业务版图。同时,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技术突破,提升运营效率。
除了国资入主,险资也对水务行业情有独钟。以长城人寿为例,去年曾举牌多家上市公司,今年更是对中国水务进行了举牌。业内人士表示,这与险资的投资需求和资产配置有关。
险资举牌的多是具备高分红及相对稳定的ROE水平的上市公司。这表明,险资对水务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政策推动下,厂网一体化管理模式逐渐成为污水处理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武汉控股为例,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市城市排水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武汉光谷产权交易所摘牌武汉市龙王嘴地区等6项污水收集系统干管工程资产,有效提升了排水公司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
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和经营业绩,还有助于构建更加高效的厂网一体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排水公司的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处理综合竞争力。
水务上市公司龙头们在行业变革中不断成长,为我国水务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未来,随着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的不断成熟,这些龙头企业将继续引领水务行业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