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月25日,2025年开年以来,已有近50家会计所遭财政部、证监会以及交易所等监管部门“点名”。其中,大华会计所、天健会计所被罚5次,大信会计所、中审华会计所被罚4次。 从处罚力度上看,相比去年同期,财产罚和资格罚数量有所增加。上述被罚的近50家会计师事务所中,多数是被警示并记入诚信档案、监管谈话等监管措施,有近20家涉及罚款或没收违法所得。 其中,有8家会计所因涉及财务会计报告违规、提供虚假材料信息、信披违规、操纵市场以及内部制度不完善中的部分问题,被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行政处罚。 比如,天衡会计所两次违规被罚没金额最高,合计罚没4964万元;众华会计所被罚没1969万元;大华会计所被罚没1358万元;天健会计所被罚没924万元;此外,大信会计所、立信中联会计所被罚没金额均在500万元以上。 此外,还有4家会计所被财政部暂停执业,江西华为会计所、辽宁永信会计所、江西中晟会计所均在审计项目中存在审计程序不到位、审计证据不充分问题,浙江岳华会计所则是因未能持续符合执业许可条件被暂停整改。 内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从会计所违规行为来看,财报审计是违规“重灾区”。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监管部门针对上述近50家会计所共开出80张罚单,其中有56张罚单中均涉及会计所在财务报表审计项目执业中存在问题。 另据罚单显示,各地证监局开展的检查中发现,包括安永华明、天健会计所、大华会计所等多家会计所在内部治理、质量控制体系、独立性管理、项目执业质量等方面存在问题。 比如,浙江证监局2月14日披露的罚单显示,天健所内控管理以及项目审计存在诸多问题。在内部治理上,合伙人委派、轮换等制度建设及执行不到位等;质量控制体系方面,风险评估程序执行不到位,质控人员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可能存在不利影响,部分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不到位等九项问题;独立性管理上,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不规范,个别合伙人及其主要近亲属、员工违规买卖上市公司股票等。 在独立管理方面,除了内幕信息管理和员工股票交易问题,部分会计所还涉及或有收费。比如,中兴华、中审众环、北京德皓国际等多家会计所均存在部分审计项目或有收费安排。 今年以来,财政部、证监会等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2 月 15 日《国务院关于规范中介机构为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提供服务的规定》正式实施,明确中介机构收费不得与上市结果挂钩。 刘春生认为,随着监管政策的完善,行业违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会计所也要完善内部治理和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员工管理;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人员诚信意识;鼓励员工持续学习,建立人才培养机制;行业协会也要发挥自律作用,加强日常监督。 AI如何影响审计行业? 综合多位受访人士观点看来,审计违规行为发生的根源在于部分会计所为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审计质量和合规管理要求。同时,资源投入不够、部分执业人员职业素养欠缺等,也会导致执业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部分会计所为抢做业务,给钱就能出报告,类似现象在行业内的确存在。”一位北京地区的会计所合伙人表示,违规问题较多的原因,一方面是利益诱惑下主动丧失职业操守,另一方面审计执行程序和权限有限,无法获取到全面的证据,如审计经验不足也容易导致审计质量出现问题。 一位华南地区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士则表示,由于审计程序繁琐、工作量大、审计时间短、人员配备不足、审计费用不足,常常导致审计底稿开天窗,即不做充分的细节测试就贸然出具审计意见,导致审计质量不过关。 近期,随着DeepSeek爆火,AI对审计工作的替代也再次引发业内热议。那么,AI能否补足审计合规的漏洞? 在受访人士看来,AI能替代部分审计基础工作,提升工作效率,但审计职业判断、舞弊洞察等核心能力是无法替代的。 在刘春生看来,AI能自动化审计流程、检测异常,但在风险评估、沟通、职业判断和担责等关键环节目前还无法替代人工。对会计行业来说,AI让会计人员工作内容升级,促使人才需求向复合型转变,还会加剧行业竞争,率先应用AI的机构更具优势 。” 上述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士表示,借助AI可以提升信息获取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分担审计人员在基础性工作方面的压力,对于防止出现低级审计错误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审计项目往往较为复杂,要警惕技术依赖带来的误判风险。 此外,审计数据往往较为敏感,AI在审计工作应用中也存在数据安全和伦理合规问题。刘春生认为,数据安全上,有数据泄露与篡改风险,比如黑客攻击导致数据被盗,传输存储中数据被恶意修改。伦理合规方面,存在算法偏见和责任界定模糊的问题,比如因训练数据偏差致使AI审计标准不一,出问题时难以分清责任归属。 “在应对方面,需强化网络安全防护,遵循数据最小化原则并定期备份;宏观层面,国家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明确责任划分规则,对AI系统开展伦理审查等。”刘春生表示。
(来源: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