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将有逾1.5万亿元的逆回购到期。具体来看,周一至周五的到期规模分别为1905亿元、4892亿元、5389亿元、1250亿元和1825亿元。
除了逆回购到期外,本周还有约7700亿元的政府债券缴款和逾1.1万亿元的同业存单到期。这些因素叠加,预计会对资金面造成一定的扰动。
为应对这些到期压力,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逆回购操作,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例如,2月18日,央行开展了4892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操作。尽管如此,由于本周到期量较大,整体资金面仍可能偏紧。
此外,本周政府债发行和缴款显著放量,进一步增加了资金需求。尽管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但资金面仍可能维持紧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本周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回笼压力,但逆回购到期量、政府债缴款和同业存单到期等多重因素仍将对资金面造成扰动,预计资金面将维持紧平衡状态。最近金融市场可是热闹非凡呢!你有没有注意到,本周竟然有超过1.5万亿的逆回购到期,这数字简直让人咋舌!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玄机。
这1.5万亿的逆回购到期,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阵紧张气氛。要知道,逆回购是央行调节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就像一把调节水龙头的水阀,既能滋润市场,也能在必要时收紧水流。
据上证报报道,本周央行开展了4892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与此同时,公开市场有330亿元逆回购和5000亿元MLF到期,净回笼438亿元。这表明,尽管央行出手干预,但资金面仍然面临一定的压力。
资金面紧张,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上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上行0.4个基点报1.893%,7天Shibor上行10.5个基点报1.999%。截至昨日收盘,从回购利率表现看,DR007加权平均利率上升至2.0567%,高于政策利率水平。上交所1天国债逆回购利率(GC001)上升至2.114%。
看来,这1.5万亿的逆回购到期,确实让市场感受到了一丝紧张。
那么,这1.5万亿逆回购到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作祟。
首先,本周政府债发行和缴款显著放量。根据市场分析,本周政府债发行规模较大,对市场流动性造成一定冲击。此外,MLF到期、税期等因素也使得资金面面临压力。
天风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资金可能维持紧平衡状态。本周政府债发行和缴款显著放量、MLF到期、税期等因素或将扰动资金面。
看来,这1.5万亿逆回购到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面对这1.5万亿逆回购到期带来的压力,央行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事实上,央行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以稳定市场情绪。
首先,央行通过开展逆回购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据央行公告,2月18日,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4892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5%。这一操作,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其次,央行运用多种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呵护市场流动性。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央行创设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等,流动性管理更加精细化。
看来,央行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以应对这1.5万亿逆回购到期带来的挑战。
那么,这1.5万亿逆回购到期之后,市场又将如何发展呢?有分析认为,未来货币政策或进一步宽松。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测,宽货币周期有望延续,预计2025年内仍有两次降准、两次降息的可能,幅度或分别在100BP(基点)和30BP上下。
看来,这1.5万亿逆回购到期,或许只是货币政策宽松的一个开始。
本周逾1.5万亿逆回购到期,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一阵紧张气氛。在央行的大力调控下,市场有望逐渐稳定。未来,货币政策或进一步宽松,为市场注入更多活力。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