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A股市场振荡调整,沪指围绕3200点展开了“拉锯战”,一定程度上引发投资者担忧情绪。然而今年以来,外资则不断流入A股市场。数据显示,截至6月7日,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买入1762亿元。一方面是当前市场情绪低迷,另一方面是外资持续加码A股。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背离?
信心比黄金还宝贵。综合看,不管短期内如何波动,从事关A股长期表现的核心因素看,多数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趋势、中长期资金来源持续扩大、上市公司正不断提质等因素,均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奠定了基础。同时,叠加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格局加快形成,A股市场有望吸引更多境外长期资金入场。
当下,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从最新的宏观经济高频指标看,5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9%,继续保持在景气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5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5%,该数据今年以来始终保持在54.0%以上景气区间,表明非制造业延续恢复性增长;制造业方面,5月份制造业PMI继续位于收缩区间,有11个行业PMI位于扩张区间,表明行业景气度呈现一定程度分化。
从政策面看,6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释放稳预期、提信心信号。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要把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方面,分批次加快推出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
从市场层面看,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统计,截至6月7日,沪深市场最新静态市盈率为15.52,滚动市盈率为15.31。从北向资金角度看,尽管受到市场短期波动影响,北向资金4月、5月分别净流出45.53亿元和121.37亿元,但今年以来仍然保持了高达1762亿元规模的净流入。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中长期资金来源持续扩大,公募基金等专业投资者力量稳步增强,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正式启动,境内外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交易占比逐步上升,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从长期超过80%下降到60%左右。深交所数据显示,2022年,深交所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比约21%、交易占比为31%,5年间分别增长5.5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制度也在不断完善。近年来,监管部门以全面注册制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发行、上市、交易、退市等制度创新,改进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促进上市公司不断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监管的效率、透明度与可预期性显著改善,市场包容性与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伴随着注册制改革实施,A股上市公司数量显著增长,总数已超5000家,汇聚了“大而优”的行业龙头和“小而美”的细分市场冠军。A股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基本盘,整体业绩保持韧性增长。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超17万亿元,同比增长3.79%;合计实现净利润约1.60万亿元,同比增长1.19%。相比2022年年报数据,一季度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强,盈利增速加快。与此同时,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启动实施,工作重点从“治乱”转向更深层次的“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