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国内流动性充裕、海外流动性逐步减压的背景下,3月PPI环比走平后,4月再度转负至-0.5%,确认当前为“没有涨价支撑”的弱复苏,利润率下行、盈利增速低于营收增速等的局面短期难有起色,投资者随之下修分子端盈利预期,是本轮调整的重要线索。
接下来,PPI大概率拐点将近但无弹性,或全年负增,企业盈利逐步企稳和四季度库存见底仍是基准情形。
而包含本轮在内,A股自2006年以来,共经历四轮PPI负增,期间A股均取得正收益,且下行转负的“探底”阶段收益率,通常优于底部回升的“爬坑”阶段。这可能是由于PPI同比周期与企业盈利周期同步,PPI负增区间大致对应企业盈利底,而市场底通常领先于盈利底,盈利磨底阶段恰好对应市场“走出谷底”的阶段。
配置方面,行业上,毛利率能够改善的占优。国内银行小考和海外制约下,指数级别行情或需等待,可配置“强主题+中低筹码+景气复苏”的电子、火电、游戏、通信等。
5月中旬以来,随着经济复苏预期快速回落、人民币贬值、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等内外部风险因素持续冲击,叠加年初以来“数字经济”与“中特估”两大主线动能减弱,市场进入存量甚至缩量博弈,共同导致了这一轮调整。不过,目前一些积极因素的出现,正带动市场从底部开始修复。
首先,经济压力下稳增长预期开始升温。随着经济压力持续显现,近期市场开始博弈政策发力稳增长。而市场对于政策宽松的预期升温,也带动风险偏好修复。
其次,在经历5月以来的调整后,当前市场风险溢价再次来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股权风险溢价是我们衡量市场性价比的一个有效指标,在经历5月以来的连续调整后,上证综指股权风险溢价已重新回升至相对较高水平,指向权益资产性价比已再度显现。
再次,当前市场绝大多数行业拥挤度已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经历5月以来的调整后,当前主要板块、赛道拥挤度大多已回落至中等偏低乃至较低水平,为市场整体性的修复积蓄动能。
最后,汇率压力缓解、海外风险偏好提升、全球主要市场连创新高之下,外资也开始回流并对市场形成支撑。一方面,美国债务上限问题已基本化解。参考历次债务上限危机解除后市场表现,往往是一个风险偏好修复的过程。另一方面,美债利率、美元指数高位回落,已在带动外资回流并对市场形成支撑。
此外,近期美日欧股市连创新高,全球都处于一个市场情绪偏暖的窗口,也有助于提振国内风险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