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五一A股休市期间海外及中国香港等主要市场普遍表现不佳,但节后A股相比全球市场,有望显现相对韧性。首先,政策有望延续稳中求进基调;其次,上市公司业绩低迷期已过;再次,虽然海外风险需要密切关注,但如若应对得当,对A股影响可能有限。
上述因素结合当前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中低位大背景下,A股节后两个交易日虽受节假期间的事件性因素影响,可能有所波动,但对后市整体表现不用过于谨慎,当前位置市场机会仍大于风险。
配置方面,进入5月市场风格有望更为均衡。建议投资者关注三条主线:一是基本面修复空间和弹性大,且政策继续支持的领域,如泛消费行业和地产链下游;二是产业链安全、数字经济等成长领域;三是低估值国央企估值修复等主题机会。
展望后市,一季度全A营收增速等指标仍在探底,海外处于多事之秋,市场处于再平衡期,建议投资者低位把握再布局机会。
具体而言,一方面,“五一”小长假出行数据及相关旅游消费数据亮眼。但4月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复苏动能有所趋缓,且当前中国制造业复苏很可能弱于服务业与出行链。
另一方面,从今年3月初的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到本周第一共和银行倒下,其也是美国历史上倒闭的第二大银行,虽然及时救助与相关方案短期缓解市场担忧,但持续高利率环境下,美国银行体系的问题依旧存在。
配置方面,短期结构上投资者可关注在低位资产中寻找景气稳定或好于预期方向,中期线索在于科技周期与复苏链中的弹性方向。
行业方面,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医药、传媒、通信、餐饮链、军工、新能源等;主题可重点关注一带一路、数据要素等。
当前,市场分化程度已达历史高位。从盘面特征看,2022年10月底以来,市场经历了由地产链+消费、再到科技+新能源、然后到近期数字经济+中特估的三阶段轮动上涨。目前(截至2023年5月3日,下同)传媒行业自2022年10月底以来的累计涨幅已接近80%,通信、计算机行业累计涨幅接近30%,而超过半数行业的累计涨幅不超过10%。
不过,近期计算机、通信、电子等前期较热行业已开始阶段性跑输市场,前期热度较高的行业可能较难持续性地跑出超额收益,背后的原因是牛市初期第一波的上涨行情大多来自主题的炒作,后续应关注有基本面落地的可持续性主线机会。
综合来看,目前A股市场仍处在牛市周期中,但牛市往往难以一蹴而就,好比春天往往有倒春寒,股市上涨途中也难免有休整。一方面,市场仍担心基本面修复不够扎实,可持续性有隐忧;另一方面,目前外围扰动因素依然复杂。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围绕基本面布局,短期均衡配置,全年维度数字经济仍是主线。行业方面,从政策端和业绩端出发,产业政策和一季报数据显示成长和价值板块均有亮点,而目前TMT板块的热度仍较高,短期看未来行业配置注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