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两市股指早盘震荡走弱,午后止跌回升,深成指翻红;两市成交额仍维持在万亿上方,北向资金净买入约26亿元。盘面上看,文化传媒板块掀起涨停潮,地产、券商、旅游等板块拉升,农业、零售、有色等板块上扬;酿酒、电力、保险、汽车、食品饮料等板块走弱;网游、信创、AI概念、黄金概念等活跃。
短期市场分化,从两大方向继续挖掘:一方面,进入4月财报季,以业绩为主线,仍可继续挖掘业绩良好的细分行业以及上市公司的机会;另一方面,价格指数数据不利,消费依然疲软,接下来消费刺激或仍会提振,可继续跟踪大消费板块调整中的低吸机会。
整体看,经历此前连续上行之后,交易相对拥挤的TMT等板块短期存在获利回吐以及分化的需求,尤其是部分板块缺乏基本面支撑下,阶段行情也难以持续,资金短期出逃之下也或造成板块的调整并对指数带来压制。但当前基本面整体稳定以及流动性合理充裕下,市场向好的趋势未变,震荡中继续挖掘结构性机会,尤其是财报季下的业绩主线以及可能的消费提振方向。
4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和社会融资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多增2.27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整体来看,一季度宽信用效果持续显现,信贷投放顺利实现“开门红”。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今年以来,M2同比增速持续保持在12%的高位水平以上。
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3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亿元。3月新增信贷、社会融资不仅保持较高规模,信贷结构也有进一步改善。不过,当前企业预期和实际投资需求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实体经济活跃度仍需政策继续呵护改善。
统计显示,2022年仅沪市主板公司就披露56单重大资产重组方案,交易金额2362亿元,其中产业类重组交易占比约60%,产业整合型重组成为“主旋律”。今年以来,并购重组仍在提速,两市已至少有51家公司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其中不乏“A吃A”的典型案例。
巨丰投顾认为在经济复苏预期下,A股有望步入中长期牛市行情;而美元持续加息以及近期美国银行业危机则是行情的重要干扰因素。外资年内大幅净流入A股,积极做多中国资产。连续上涨后,A股可能出现阶段性调整。主板注册制正式实施,投资者可积极关注交易活跃的个股。短线方面,一季度金融数据超预期,A股并购重组持续提速等消息,有望刺激国资改革板块上行,可逢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