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望后市,市场风险偏好正在逐步回归。随着基本面修复开启,外资持续流入,市场蓄势充分,震荡向上是阻力最小的方向。
具体而言,一方面,资金回补迹象明显,对中国经济步入复苏周期的期待,推动了外资流入速度的加快。同时,节后市场风险偏好的回暖令两融、私募等趋势交易者也开始回补仓位。
另一方面,虽然美股可能的波动外溢对A股形成的扰动可能,但相对于有限的负面制约,市场上行的机会和动能更大,震荡和调整将给予投资者加仓的机会。
配置方面,投资者一季度可关注政策驱动和基本面预期强烈改善的方向,如光伏下游、绿电、银行、医药等。
新年伊始,在稳增长政策驱动、基本面预期改善、资金面充裕等利好因素下,A股迎来了开门红,主要宽基指数涨幅明显,绝大多数行业指数也都上涨。接下来,春季行情有望逐渐展开。
本轮上涨始于2022年10月末,是熊转牛的第一波上涨。借鉴历次牛市第一波上涨,目前时空均未到位。2022年7月至10月A股表现较弱,今年春季行情自2022年10月底开始已在逐渐酝酿。在政策面、基本面、资金面等积极变化的推动下,2023年A股迎来开门红,正点燃春季行情攻势。
配置方面,结合政策、技术和市场面三个维度判断,数字经济或更加值得关注。此外,低碳经济和消费中存在结构性亮点。新能源方面,当前新能源产业链估值已从高点回落,新能源板块中景气度维持高位的细分领域更加值得重视,如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车智能化等领域。消费方面,器械、医疗服务、中药有望增长较快。
岁末年初,经济、盈利数据“真空期”、中国年初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机构投资者进入新一轮考核初期的容错率较高提升风险偏好,这三个因素共同驱动年初的“春季躁动”。
历史上“春季躁动”提前结束(2008年、2018年、2020年)或者未触发(2022年)一般是遭遇了“重大不确定性”冲击,而当前“中国经济重启”确定性高,2023年“春季躁动”已经启动。
配置方面,历史数据显示,每年“春季躁动”领涨的行业一般是“当期市场主线+前期强势行业+盈利预期上修行业”。展望2023年,“托底+重建”主线的地产链+消费、医药同时满足这三点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