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统计数据,2021年国内硅料产能合计51.9万吨,实际产量49.8万吨。2022年底国内硅料产能将达到120.3万吨,全年预计产量为82万吨,同比增加32万吨;2023年硅料产能将进一步释放,预计2023年底国内产能将达到240.4万吨,全年新增规模达到120.1万吨。
天风证券研究认为,硅料价格下滑趋势已现,光伏上游或将正式进入降价通道。伴随硅料产量逐步增长,单晶致密块料主流价格虽然暂未出现明显和大幅度的变动,但高价区间有所下探。目前硅料是光伏制造业的瓶颈环节,伴随硅料产能释放带动价格下跌,光伏上游有望正式进入降价通道。
电池片价格或也将出现变化,据隆基绿能介绍,目前电池片主要市场需求来自于国内市场,下游企业为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装机任务,推动了中国终端市场的需求增长,进而导致电池供给偏紧。随着市场供需变化,预计电池价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整个产业链都已经进入了价格敏感期。
光伏产业链由上至下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随着硅片硅料价格下调,有市场观点认为,随着上游材料供需局面的改变,下游需求有望增加,也有利于下游业绩向上修复。
实际上,进入四季度后,国内地面电站一般都将进入全面抢装阶段。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组件招标规模超124GW,已超过2021年全年招标量的近3倍,到2022年底将突破150GW,为四季度地面电站抢装和明年装机需求爆发奠定基础。
长远来看,川财证券预计,随着硅料价格下降,近两年在组件高价背景下积压的地面电站需求将于2023年-2024年陆续释放,预计2023年国内光伏需求有望达到130GW,同比增长45%,其中2023年集中式需求约70GW,同比增长75%;分布式约60GW,同比增长9%。
同时,随着硅料供应瓶颈逐步解除,产业链利润将由上游环节向下游转移,电池片和组件环节有望在产业链利润重新分配的过程中受益。
国联证券也表示,在远期目标下,光伏下游毛利率将会更高,产业链利润回归传统制造业“凹形”分配,一体化企业有望持续受益。同时硅料价格下跌将会带动地面集中式电站快速增长,玻璃、胶膜、支架、银浆、靶材等辅材环节将持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