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市场前期已具备较多的偏底部特征,因此预期好转的关键,在于基本面的修复力度。临近年底,在当前经济仍面临内外部挑战阶段,关注12月附近可能召开的重要会议,留意后续政策取向。总的来说,对A股市场未来12个月持中性偏积极看法。
配置方面,建议投资者短期紧跟政策边际变化的节奏来配置,中期可根据景气程度及中国经济增长结构,把握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主线,以低估值、与宏观关联度不高或景气程度尚可且有政策支持的领域为主。
风格方面,当前成长板块整体预期不算低、仓位依然相对重,系统性配置机会可能还需要观察。战略性风格切换至成长的契机,仍需关注海外通胀及中国稳增长等方面的进展。
自10月底以来,随着反弹的推进,无论是成长与价值,还是大盘与小盘之间都存在明显的“跷跷板”效应。而乐观预期发酵是本轮反弹背后的核心逻辑,但预期先行后,基本面维度的验证才能让市场走向远方。
目前,偏弱的基本面依旧是现实,市场反弹动能衰减,存量博弈特征显著。眼下,投资者更关心的问题,是希望能够得到基本面数据维度的验证。
配置方面,年末稳增长诉求提升,风格或往稳增长链条相关板块轮动。具体到今年,在经济预期不明朗和高景气赛道景气预期基本反应背景下,短期风格或往“稳增长”方向轮动。长期政策导向上看,科技或将成为中长期投资主线。
当前,A股市场现实的约束在于预期底、政策底已经早于基本面底出现。展望后市,本轮的经济修复过程将是曲折的,甚至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还有较大下修压力。
不过,股票市场不再是泥沙俱下,围绕内需“找机会”的行情有望不断出现,而在预期的改善和基本面的羸弱之下,一蹴而就的拉升式行情很难看到,更多的是在震荡与反复中向上演进。因此,调整反而是布局机会,股票可逢跌加仓。
配置方面,价值底部反弹,投资者可逢低布局成长,并关注两条主线:一是聚焦复苏预期下传统经济的修复空间,尤其是地产供给端的风险收敛,关注龙头房企、银行、保险等。二是抢抓转型升级与安全主线下的内需扩张的趋势,可关注医药、军工、计算机、通信、钢铁、有色、化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