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包括道通科技、易事特、香山股份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公布充电桩海外认证进展,积极开拓欧洲、美国等市场。其中,部分企业在海外已有订单落地或应用案例。根据国信证券、华创证券测算,欧美充电桩市场规模在2030年或超过千亿元。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认为,国内充电桩企业急需增量市场,这是它们加速出海的主要原因。
11月16日,易事特披露的电话会议纪要称,公司看好海外充电桩市场的发展契机,为充分掌握海外市场的政策法规和准入门槛,之前就开始积极进行相关认证和测试工作,已经通过欧洲权威测试机构TüV等多个测试或认证。
香山股份11月9日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已在进行欧标和美标充配电产品的开发,目前公司的欧标充电桩产品已经完成开发,正通过公司的海外团队和渠道逐步投向海外市场。
此外,盛弘股份在半年报中透露,公司Interstellar交流桩通过欧标认证,公司成为首批进入英国石油集团(BP)的中国桩企供应商,将成为公司产品开拓C端市场先例。道通科技表示,公司充电桩产品已经通过了海外多国认证,入围了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等多个项目。奥特迅称,公司的欧标充电堆产品已通过了CE认证,会对公司海外市场的拓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据了解,由于产品标准不同,国内充电桩无法直接出口到欧美。对于国内充电桩厂商而言,产品通过测试或认证是迈出国际市场的第一步,也为后续大规模出口扫清了障碍。
对于国内充电桩企业积极出海,私募排排网表示,当前欧美各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普遍低于30%,后续销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但欧美充电桩相对不足,建设需求迫切,且相比我国3:1的车桩比仍有极大的建设空间。
根据光大证券研报数据,截至2022年4月份,美国市场车桩比为21.2:1,欧盟整体车桩比为8.5:1,其中德国为20:1,英国为16:1,法国为10:1,荷兰为5:1,均与我国有较大差距,充电桩基础建设严重不足,缺口蕴含巨大的市场空间。
崔东树认为,尽管国内充电桩也面临缺口,但更多是土地问题而不是供给端生产能力问题,因此海外市场或成为国内充电桩厂商消化产能的必争之地。
除了需求旺盛以外,海外补贴政策的推出以及价格优势也吸引着国内一众充电桩厂商。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起,欧洲多国纷纷出台具体政策,包括对商用充电桩、家庭充电桩建设进行补贴,补贴力度约可覆盖充电桩的建设和安装费用。而自2022年8月份起,美国各州也纷纷加速对住宅和商用电动汽车充电桩给予建设补贴,例如家用交流桩单站补贴金额集中在200美元至500美元,公用交流桩补贴则集中在3000美元至6000美元,据机构测算,其补贴金额可覆盖40%至50%购桩充电成本。
“随着欧美充电桩补贴政策在2022年全面推开,欧美市场公共和私人充电桩建设有望迎来大爆发。”私募排排网称。
就价格而言,欧美充电桩市场被市场认为仍然处于蓝海市场之中。
“海外充电桩的市场净利润率可达20%,远高于国内的10%。”从欧美的充电桩市场来看,定价往往较国内更高,因此,对于有能力开拓海外市场的桩企来说,充电桩出海成为必选项。
刘寸心表示,欧美充电桩定价较国内更高,定价是国内的2倍至3倍,利润空间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