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A股钠离子电池概念股持续火热。9月26日,山东章鼓涨停,传艺科技也触及涨停板,宁德时代、鹏辉能源、鼎盛新材等公司跟涨。其中,传艺科技的股价在3个半月的时间涨幅已经超过了370%。
钠离子电池的大火,和即将到来的“量产元年”有关。据宁德时代9月14日回复投资者提问称,公司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而传艺科技和中科海钠均预计将在2023年实现钠离子电池量产。
为何资本市场会看好钠离子电池?它的量产又是否会动摇锂电池的地位呢?
市场对钠离子电池的期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理论上的成本优势。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热销,在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上“独霸天下”的锂离子电池也随之需求大增。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2021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324GWh,同比增长106%。国联证券预测,到2025年国内锂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052.5GWh,是2021年的3倍以上。
下游需求的激增,也助推了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激增,近年来,“锂大爷”、“钴奶奶”和“妖镍”等外号的出现,就是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的体现之一。
就拿在正极材料中价格占比较高的碳酸锂来说,据数据,2020年9月30日,电池级碳酸锂现货价格是4万元/吨。但两年之后的今天,这一价格已经飙升至50.45万元/吨,涨幅超11.6倍。
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骤增,带动了市场对理论成本更低的钠离子电池的期待。据了解,虽然同为“摇椅电池”,但除了隔膜之外,钠离子电池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等方面的材料选择上都和锂离子电池不同,从而形成了成本的差异。
根据中科海纳官网披露的数据,如果钠离子电池选用NaCuFeMnO(正极)/软碳(负极)体系,锂离子电池选用磷酸铁锂(正极)/石墨(负极)体系,钠离子电池材料成本可降低30%-40%。
中欧协会表示,钠离子电池的开采成本和使用成本都比较低。其次,钠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要比三元锂电池高,因为它没有“过放电”特性,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理论成本之所以低,也是因为钠离子储量比较丰富,常见形态就是盐。在我国锂资源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下,发展钠离子电池对“资源安全”来说也有一定意义。
北京特亿阳光表示,我国的锂资源相对匮乏,大约70%需要进口,未来的钠离子电池是对锂离子电池的支撑和保障。
不过,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目前还只体现在理论上。现阶段,和已经发展成熟,靠规模化生产降低了大量成本的锂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实际上并不具备成本的优势。
祁海珅表示,目前阶段的钠离子电池生产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产业化、大规模生产时间点还没有到来。待小批量推广后,未来两三年可以逐步释放出一定的产能,性价比也会突显。
钠离子电池的成本,或许会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化而降低。但它相比锂离子电池而言的成本优势,却并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得到凸显。
真锂研究表示,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偏低,要想在某些市场取代锂离子电池,就需要价格更便宜。理论上能做到,但实际上也不太容易做到。
“因为锂离子电池的技术也会进步,成本也会下降,而且目前碳酸锂价格处于高位,一旦进入下降通道,意味着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会快速走低。钠离子电池要从无到有、从有到价格更低,这个进程必须快于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下降速度,才能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取得性价比优势。”墨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