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的国资入主潮中,更多的是并没有流动性困境且经营稳健的标的,类似北京国资接手的华通热力、台州国资拟入主的浙江仙通等。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背后体现出国资改革提速的推动。
多地国资委近年来部署提高国有资产证券化水平,部分地方还对预期数量作出明确。
以宁波为例,根据《推进市属企业上市和并购工作方案(2021-2025年)》,力争到2025年末,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不少于7家,总市值达300亿元以上,新增并购重组金额累计达到100亿元以上,市属企业资产证券化率达到40%。
经济学者、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对记者分析说,“从收购端来看,国资对于收购上市公司动力充足,既有做大资产体量诉求,还有招商引资需求;同时,国资资金流充裕,不仅是自有资金,本身资金整合能力也很强。从资产端来看,上市公司数量越来越多,从行业、规模、地域等维度可供备选的标的随之增多,加上同等条件下的财务透明、估值明确,成为性价比很高的标的池。”
改革目标明晰,不少国资公司多路并进以求证券化率抬升。
去年底,物产环能在上交所主板IPO上市,这是物产中大分拆上市的成员公司。今年,物产中大又成功收购金轮股份,旗下上市主体不断扩围。
据浙江国资人士介绍,浙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正在步入加速冲刺期,因此作出“谋字当头、干字当先、效字为本”的要求。“上市公司对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具有引领作用。在上市公司增量方面,除了直接IPO外,收购已上市公司控股权也是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