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中国企业还着力加强本土锂资源布局,扩大碳酸锂自供以提升对应成本上涨的能力。其中,宁德时代产业链垂直布局,以投资参股、合资共建方式打造上游—中游—下游一体化布局。国轩高科自产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出于优化供应链管理和控制成本的考虑,继中冶瑞木(三元前驱体)、合肥星源(隔膜)项目之后,2021年起又陆续与川恒股份、安纳达就磷酸铁等上游材料达成合作,投资布局江西云母提锂资源,深化磷酸铁锂产业链一体化能力。亿纬锂能通过与中科电气、恩捷股份、德方纳米、华友钴业、铜陵华创等成立合资公司,布局负极材料、隔膜、磷酸铁锂、前驱体、镍钴资源及铜箔等原材料;收购大华化工、金昆仑锂业股权,并成立合资公司布局上游锂资源;同时与云南省玉溪市人民政府、恩捷股份等设立两家合资公司推进探矿权落地。
从新能源产业链下游行业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容。数据显示,今年8月,乘用车批发同比增长40.3%;1月至8月,乘用车批发同比增长12.4%。另外,今年夏天,短期高温、疫情对需求端产生扰动,随着天气降温和疫情缓解,新一轮需求复苏启动,汽车景气度持续提升。
比亚迪发布的2022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506.07亿元,同比增长65.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95亿元,同比增长206.35%。经历原材料价格上涨、芯片短缺等事件,比亚迪销量逆势上涨,今年1月至8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超97万台。9月5日,比亚迪迎来2022年内第100万台乘用车出货。至此,比亚迪成为年内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首个突破百万台的车企。
中金汽车表示,从“尝鲜”到“普及”,中国新能源市场进入增长曲线陡增阶段。2021年至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加速提升,目前月度新能源渗透率已达30%的水平。邓学认为,当前新能源车需求快速增长背后的主要驱动力已经从补贴、牌照等政策主导,转为市场化的供给端产品多样化、产品竞争力提升支持的个人需求释放。
另外,从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提速打开销量空间。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8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4万辆,同比增长97.4%。据介绍,比亚迪早期以纯电动大巴进入欧洲、南美市场,2021年以挪威为起点布局欧洲新能源乘用车市场。2022年2月“元Plus”于中国和澳大利亚同步上市,7月进入新加坡市场。今年7月,比亚迪曾在东京召开发布会,宣布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并亮相了“元Plus”、海豚和海豹三款电动车型。
邓学表示,随着供给端产品多点开花,产品结构“中段发力”,自主品牌崛起,市场格局将由现在的比亚迪、特斯拉和一线造车新势力较强的格局,转向“传统车企优势新能源品牌、造车新势力品牌、其他跨界龙头品牌”的“多超多强”格局,并带动新能源产品多点开花。
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表示,就目前来看,新能源板块在累积了一定的涨幅后,可能会出现一些阶段性回调。但新能源当前景气优势依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