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战略价值来看,由于卫星运行所需的轨道、频谱资源具有稀缺性、排他性,且遵循先到先得原则,各国加紧布局卫星产业,产业战略价值逐渐凸显。
政策上,回顾“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调,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卫星及应用产业链,期间我国卫星发射显著提速;展望“十四五”,我国陆续颁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等,均对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通信、导航、遥感等方向的应用创新提出要求,预计期间我国卫星产业服务下游行业应用的能力将进一步强化。
技术上,近年来卫星研制向小型化、标准化演进,成本优化,为卫星批量发射与组网奠定基础,小卫星用途广泛并得到多国重视;同时,火箭发射实现一箭多星,我国也积极布局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制,预计发射成本将得以进一步控制,支撑高频次的卫星发射。
2021年,全球卫星产业规模达到2790亿美元,其中卫星制造业、发射服务业、地面设备制造业、卫星服务业分别为137亿美元、57亿美元、1420亿美元、1180亿美元,卫星产业产值核心分布于中下游;我国卫星产业产值分布与全球类似,卫星应用领域,2020年导航、通信、遥感领域收入规模分别为4033亿元、723亿元、82亿元。
国盛证券提出,卫星通信产业链门槛高,技术难度大,积累周期长,格局集中门槛高,从火箭制造发射、卫星制造、卫星服务、通信技术等多个领域均存在相关产业机会,当前卫星通信产业仍处于较早期阶段,产业链上下游均存在相关机会,建议布局业务发展领先的头部厂商,推荐中国卫星、中国卫通、北斗星通、铖昌科技、震有科技、海格通信等领先企业。
华西证券认为,卫星具备多种功能,可以作为提供互联网通信服务的太空基站,可以作为实现数据转化、交互、传输的太空计算机,可以作为对地面或太空进行观测、摄像的太空相机,也可以作为能对其他卫星发动攻击的太空武器。如同汽车的属性已经从工业品逐步倾向消费品,卫星已经逐渐从高精尖产品进入到了工业化、批产化时代,各国近年来卫星发射的频次也随之大幅增长。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后,下游各应用领域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作为上游的卫星产业链有望迎来蓬勃发展。主要受益标的有臻镭科技、铖昌科技、奥普光电。
华安证券指出,从目前来看,B端和特种行业仍是卫星通信主要使用场景,市场空间有限。主流手机品牌开启卫星短消息试商用或将打开C端想象空间。卫星通信技术愈发成熟,但是否形成商业规模,仍取决于用户对于使用价值和成本的权衡。卫星通信的C端发展将遵循短报文、窄带通信(通话、彩信)、宽带通信发展路径,用户和产业规模的发展尚需时间。
智能手机搭载北斗短消息功能将需要增加一块全新的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华安证券建议重点关注声光电科、华力创通,其次建议关注北斗星通、中海达、华测导航、海格通信、振芯科技等在行业端具备导航、通信芯片和板卡研发能力的厂商;我国卫星互联网距离商用仍有一段距离,但是低轨卫星星座建设的大幕已经展开,相控阵和高增益天线技术尤为重要,建议关注星载T/R组件芯片供应商铖昌科技、以及T/R组件龙头国博电子,其他有望受益的标的包括天银机电、国光电气、复旦微电、光迅科技、臻镭科技、欧比特、天奥电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