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佛山的带动和经验,包括广州、深圳等城市也相继加入。”张t莹介绍,深圳在电动化领域颇有成效的前提下,选择继续在氢能领域投入,这表明深圳认识到氢能在未来能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重视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通过区域集群的模式打造产业链落地。
据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深圳已有超过120家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相关创新企业,同时还聚集了一批科研院校、行业组织及相关科技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以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协同全国领先的科研和创新优势聚力发展。
广东省燃料电池专家、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联合会秘书长廖世军介绍,近年来,氢能装备国产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国产催化剂已崭露头角,开始商业化应用。广州氢电中科目前已完成了燃料电池催化剂的产业化,在不足3年时间内商业化进度跃居全国前列,与国内头部燃料电池企业爱德曼、上汽捷氢等业内知名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现在不做氢能会有未来吗?产业链不可能一天就冒出来。”林伯强表示,今年不大力推动氢能发展,明年或后年也会提出来,这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广东先后出台了54项政策,确保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期,广东省汇集氢能企业超400家,产业产值超100亿元,企业涵盖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燃料电池电堆与系统等全产业链,产业集群效应显著。
氢能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吸引了不少上市公司。迪威迅、洪涛股份、长盈精密、穗恒运A等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布局或延伸产业链至氢能源产业。
7月初,迪威迅控股子公司迪威立方与雄川氢能签订《氢能源自卸车合作运营》协议,标的为82辆氢能源燃料电池自卸汽车,即将在广州地区实施合作运营。迪威迅表示,该合作标志着公司将正式进军氢能源行业。
“公司看好氢能发展前景,也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市场需求和潜力。”迪威迅董秘刘丹表示,公司正在从传统智慧城市工程类业务向轻资金、运营类业务转型,进军氢能源行业符合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
不久前,洪涛股份联手深圳市凯豪达氢能源有限公司(简称“凯豪达”)成立合资公司,可以使用洪涛产业园现有的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发展氢能产业。凯豪达董事长陈凯家介绍,双方在产业园一同打造示范性项目,包括项目投资和产业研究、交流等,并在制氢、加氢等氢能产业链加大合作力度。
长盈精密董秘胡宇龙介绍,公司主营新能源车和消费电子零组件,所以延伸产业链从事氢燃料电池的金属极板比较有优势。据介绍,长盈精密已基本掌握了氢燃料电池金属极板的关键技术,且形成了研发和生产所需要的设备配置、工艺条件和相关技术开发的人才团队,得到部分氢燃料电堆企业的初步认可。
穗恒运A通过发展氢能可以提升其供应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能源企业发展氢能等清洁能源是聚焦主业,符合‘双碳’要求,公司需要提前布局防止错失机会。”公司董秘张晖表示,公司将依托广州市氢能和综合智慧能源产业发展联合会集聚优质资源,以广州市中德氢能源研究院为平台引进国内外成熟的氢能技术,利用好氢能产业基金平台,择优投资前景良好的氢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