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零容忍”的要求下,一批违法违规公司正受到监管强光照射。6月13日,ST美盛发布公告称,公司和实际控制人赵小强近日收到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其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或受此消息影响,此前已连续5个交易日跌停的ST美盛13日、14日仍一字跌停。
ST美盛是近期多家被立案调查的公司之一。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44家公司或其股东、高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是去年同期的2.5倍。其中,5月至今宣布被立案调查的公司多达19家,占比超过四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调查节奏在加快。
有投行人士表示,被立案调查公司数量明显增加,透露出监管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决心与态度。在“零容忍”的要求下,一批问题公司被立案调查,此举打击了资本市场违法活动,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将进一步激浊扬清,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立案数量同比大增
“我们也注意到了,近期宣布被立案调查的公司数量明显增加,如果仅看数量,确实会有些出乎意料,但看了公司名单,又觉得是意料之中。”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从数量看,不到半年时间,已有44家公司宣布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种情况在过去几年是不曾有过的。具体到每个月,1月至4月,被立案调查的公司数量均为个位数。5月份,这一数字增至12家;6月至今,这一数字为6家。
观察近期案例,一旦宣布被立案调查,相关公司往往立刻被投资者“用脚投票”。例如,空港股份6月7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事实上,公司当日股价低开低走,跌停收盘。
具体到公司情况,被立案调查的公司不少是ST股,这些公司在经营、公司治理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被立案调查也不意外。这也导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被立案的消息发布后,个别公司甚至出现了股价大涨的情况。
例如,ST热电5月25日公告称,公司及控股股东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及控股股东进行立案。当日,ST热电低开高走,盘中振幅为9.4%,此后几天公司股价持续上攻,短期涨幅一度超过40%。
有私募人士表示,不能用常理看待这类公司的股价涨跌,它们问题较多,被立案调查说明“乱象”已经被提上了“解决”的议程,也可以视作某种程度的“利空出尽”。“这只是猜测,理性投资者是不会去买这类股票的。”
梳理今年以来被立案调查公司的主要问题,“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有35家公司披露被立案调查原因提到了信息披露,占比达八成。它们的主要问题是虚报、瞒报,以及不及时报告。
例如,ST热电5月25日公告称,公司和控股股东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一周后,ST热电披露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揭示了个中缘由。经查实,2021年10月末,ST热电在存煤已经满足冬季供暖期用煤需求情况下,又支付1.6亿元为热电集团购煤,实质上形成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上述1.6亿元资金,占公司2020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21.51%。截至今年4月22日,热电集团已将全部占用资金及利息归还公司。
发不出年报也是多家公司今年被立案调查的原因之一。退市环球、邦讯退、退市济堂、ST辅仁均是由于未能按期披露2021年年报,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导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