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新项目 主动对接需求 银行扩大信贷投放路径明确
近期,监管部门频频释放扩大信贷投放信号。专家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类型银行要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信贷在总量增长的同时,将主要流向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近期企业和居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问题开始显现,后续银行积极挖掘新项目、主动对接需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稳增长全面发力 机构持续关注红利策略
今年以来,在稳增长政策背景下,聚焦于煤炭、房地产和银行等方向的红利指数表现强势。截至5月25日,上证红利指数今年以来上涨1.11%,中证红利指数下跌3.43%,均强于同期A股主要股指表现,相关基金业绩表现不俗。展望后市,机构认为,在二季度市场维持震荡、稳增长政策料全面发力的背景下,抗跌性较为明显的红利策略依然值得期待。
国资委27条举措解中小企业燃眉之急
国资委25日在官网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从7个方面提出了减免房租、降低成本等27条举措,助力更多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财政部: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 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关于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沪指缩量收复3100点 外资机构发声看好A股中长期价值
周三,A股早盘震荡盘整,午后单边拉升,上证指数重新收复3100点。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3107.46点,上涨1.19%;深证成指报11143.18点,上涨0.7%;创业板指报2325.60点,上涨0.32%。量能方面,在周二显著放量后,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回落至8000亿元下方。
“市场之手”发挥作用 新股定价趋于理性
5月以来,A股上市的新股无一破发,多只新股单签盈利超过万元。此前新股频频破发的情况已有所缓解,发行市盈率有所回落,超募现象大为减少,“市场之手”发挥着作用,新股定价趋于合理,上市表现也更为理性。
国办发文盘活存量资产 锚定三个“重点”方向
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对于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水平、拓宽社会投资渠道等具有重要意义。5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要求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优化完善存量资产盘活方式,加大盘活存量资产政策支持,切实做好盘活存量资产工作。其中提到,要统筹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的项目资产,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发行上市,积极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方式盘活存量资产。
国资委27条举措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力争上半年完成租金减免主体工作
为缓解疫情对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5月25日,国资委对外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助力中小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协同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27条举措。
李克强在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 必须抢抓时间窗口 努力推动经济重回正常轨道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重要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