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出江花 长三角经济稳进开局
记者奔赴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调研发现,在这片经济发达、创新活跃的土地上,企业早发力,抢机遇,抓开局,奔向春天,奏响“奋进共鸣曲”。行走在长三角,料峭春寒里,城市、工业园区、上市公司处处涌动着建设热潮,一个个项目茁壮成长,中国经济的坚韧和活力在这里持续显现。
银行理财2021年成绩单亮眼 市场规模达29万亿元 净值型产品占比超90%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银行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4%;全年累计新发理财产品4.76万只,募集资金122.19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近1万亿元。其中,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及占比呈上升趋势。专家预计,后续理财公司仍会以固收类产品为主,同时逐步丰富权益类产品布局。
周延礼:建议加强顶层设计 将保险制度纳入三次分配框架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即将向大会递交的提案,主要围绕长期护理保险、网络安全风险、促进共同富裕等民生保障问题展开,同时对征信体系建设、拓宽企业融资等关乎国民经济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系列思考。
A股投资者数量破2亿背后 市场改革蹄疾步稳 权益保护日渐加强
中国结算日前发布消息称,自2019年3月突破1.5亿以来,A股投资者数量不断增长,到2022年2月25日已达20000.87万。投资者“跑步入场”的这6年,也是A股市场迅速发展、基础制度不断完善的6年。市场在上市公司数量、总市值持续增长的同时,诸如设立北交所及科创板、新证券法实施等改革举措渐次落地,各方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重视程度也在持续提升。
稳增长将持续发力 2022年经济奋楫扬帆
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稳增长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专家表示,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下,稳增长需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也需要消费发挥基础性作用,护航中国经济巨轮劈波斩浪。
监管组合拳“打服”大宗商品 国内外“温差”待消减
近段时间以来,围绕资源保障、推动供应链产业链安全为重点的监管行动持续推进。目前,煤炭、铁矿石价格在短期内被“打服”,较年内高位明显回落,与此同时,境内外价格不同步、定价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再次浮出水面。数据显示,在国内市场明显降温的背景下,境外普氏指数和新加坡交易所铁矿石掉期仍“居高不下”,内外“温差”较大。
债券收益率持续下行 债市或进入宽信用验证期
以十年国债为代表的无风险利率从2021年底开始加速下行。中央结算公司中债研发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1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上月末下行8BP,至2.6997%;30年期国债收益率较上月末下行6BP,至3.2718%,下行态势明显。
改革成效彰显 银行理财提质升级进行时
自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出台以来,我国资产管理领域持续开展全面深入的改革。监管部门持续推动同类资管产品统一标准,建立健全制度规则,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近日最新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显示了资管领域改革的成效。
前两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8775亿元 多地完成“提前批”
今年财政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重要发力点。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将达8775亿元。与此同时,部分地区已完成提前下达的专项债额度,重大项目建设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