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注册制改革向纵深推进,A股市场新股发行明显提速,与此同时,新股破发也越发常见。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新股破发接二连三发生,也使投资者中签了弃购现象增多。
新股破发会成为常态吗?专家表示,近期新股破发频现,和询价新规的实施有关,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未来随着新股发行定价规则持续优化,破发频率将会趋于稳定,投资者打新、机构发行定价将更趋理性,有助于形成规范有序的资本市场生态。
近日,亚虹医药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报收17.6元,较22.98元/股的发行价跌去逾23%,成为今年首只上市即破发的新股。
亚虹医药并不是个例。自去年以来,新股破发频现,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0日收盘,A股上市首日出现破发的新股达23只,其中,有17只破发集中发生在去年10月之后。
新股缘何频频破发?市场人士认为,询价新规实施,新股定价过高是破发的重要原因。
2021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特别规定〉的决定》,沪深证券交易所同步完善了科创板、创业板新股发行定价相关业务规则,询价新规出台。
询价新规剑指“机构抱团压价”,主要调整四方面内容:一是将高价剔除比例从“不低于10%”调整为“不超过3%”;二是突破原有“四值孰低”(投资者高剔后报价的中位数、平均数及机构投资者报价中位数、平均数)限制;三是取消新股发行定价与申购时间安排、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次数挂钩的要求;四是加强询价报价行为监管,明确网下投资者参与询价时规范要求、违规情形和监管措施等。
“新规实施前,新股发行定价设置了‘剔除10%高价’、不超过‘4类数’等限制,为提高报价入围概率,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询价机构重入围轻研究、‘抱团压价’的现象。”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
新规对定价规则进行优化,新股整体定价中枢上移,客观上促使部分新股发行定价偏高,引发首日破发现象增多。同花顺iFinD统计数据显示,自询价新规实施以来,新股高价发行更为普遍。2021年10月以来发行价超过50元的新股达26只,占当期发行新股比例的近五分之一;而2021年初至9月末,发行价超过50元的新股占比只有11%。从破发的23只新股看,大多数是估值较高的个股。
“询价新规实施后,机构抱团压低发行价的问题得到改善,新股发行价格趋于合理,上市公司能够通过IPO募集更多资金,实现利益最大化。”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表示,但部分投资者尚未适应新规,为成功中签倾向于报较高价格,甚至溢价发行,导致新股上市后容易出现破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