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2005年8月,两者就重组成立鞍本集团,但因分属国务院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未就资产重组方式达成一致,重组仅限于挂牌、并表,没有进行实质性整合。
此次正式重组后,新集团将以年产粗钢6300万吨的产能规模位列中国第二、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国宝武和印度的安赛乐米塔尔,成为又一个钢铁“巨无霸”。
鞍钢集团副总经理王义栋在通气会上表示,鞍钢重组本钢的16年僵局被打破,将为促进东北全面振兴发挥央企“龙头”作用。
兰格钢铁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清表示,鞍本重组后,在钢铁主业同质化方面可以有效整合,发展优势产品,淘汰落后产能,并避免重复的建设及研发投入,在采购、生产、销售、研发、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展。同时,鞍本重组后拥有近百亿吨铁矿石资源储备,通过统筹规划和技术互补,将加快国内铁矿资源的开发步伐,有助于提升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重组过程中,国资委会同各方打出了一套六措并举的改革“组合拳”,包括“推动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增资参与鞍钢股权多元化改革、辽宁省无偿划转51%股权给鞍钢、有序推进本钢债务重组、积极引入优秀民营企业参与本钢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钢铁板块和铁矿石板块整合运作、同步建立市场化机制工作方案”等,打造央地国企综合性改革示范。
在本轮国企改革中,中央企业利用地方国企改革的契机,以股权纽带与地方国企深度绑定,加速渗透地方市场,已成为近几年国内并购主要呈现的方式之一。比如绿地集团先后并购贵州建工、西安建工,中国中铁先后并购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招商局集团整合辽宁港口集团等。
国资专家分析,央地合作有望实现双赢。央企一方面借此强化了主业、提升了市场份额,同时也为其在地方开展项目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和本地化资源。地方国企被收购后通过对接央企的管控体系,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同时借改革处置低效无效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提高了企业整体竞争力。预测“十四五”期间,地方国企改革将更多地与央企开展资本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