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只看电池厂商的研发投入多少,最影响生存的还是制造安全。研发是竞争力,制造是生存力,两者同样重要。”宁德时代表示。在“极限制造”理念下,宁德时代每1.7秒就会下线一个电芯,每2.5分钟就能生产一个电池组,今年上半年的总装机量超过34GWh。
不可否认,“平地起高楼”的新能源汽车使得国内诸如动力电池等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功跻身第一梯队。但在核心零部件上取得突破,不仅是中国汽车产业多年共同的夙愿,也是汽车强国的基础。
“汽车强国的基石应该是零部件强国,没有强大的零部件,汽车就漂浮在云上落不了地。”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直言,一项新技术走向成熟,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产业化的应用。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国产核心零部件有了表演的舞台,也给国产芯片提供了“用武之地”。
在擎度科技楼下的停车场内,多款新能源汽车正在进行制动系统的实况测试和数据采集,这其中不仅有上汽集团自主品牌车型,也有来自国内造车新势力和其他车企的车型。“这辆车昨天刚送到,今天就开始测试了,项目进度很紧。”擎度科技的工作人员指着一辆被重重“伪装”的新能源汽车告诉记者。作为上汽集团首家科技混改公司,擎度科技自主研发的EBS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PB电子驻车系统等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多款新能源车型。
“我们的智能制动系统能更高效地回收能量,可增加电动汽车续航里程10%到15%,而且系统响应更快,制动距离更短。”擎度科技副总经理徐松云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只有国内Tier1(一级供应商)的发展和壮大,国产自主芯片才会有应用场景和成长“土壤”,而新能源汽车是最好的切入点,汽车零部件是芯片的“腰”,是载体,如果中国的汽车零部件能成功突围,国产芯片的大规模应用就指日可待。
随着新能源汽车驶入智能网联“新赛道”,国产汽车芯片,尤其是智能驾驶芯片正在迎头赶上。
“我们现在是全球唯三(地平线、Mobileye和英伟达)的面向市场提供量产车规级ADAS(辅助驾驶)专用芯片的企业。”地平线CEO余凯在近日发布新一代芯片征程5时表示,中国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智能汽车创新的策源地,世界顶级芯片企业最新的自动驾驶芯片,量产首发是在中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上。
地平线征程5是一款基于16nm工艺制程,搭载贝叶斯BPU架构的芯片,算力达128TOPS,最早将在明年下半年量产。地平线表示,这款芯片在AI性能上与英伟达Orin水平相当,后者发布于2019年,目前已获得多款新能源车型的定点。
相较于芯片发布,最值得关注的是地平线在发布会现场宣布与上汽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等多家国内汽车厂商达成了征程5的首发量产合作意向,并与理想汽车达成预研合作,加快高等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普及。这意味着尚未量产的征程5芯片已在市场中占据重要一席。
2021年8月9日,中兴通讯官方公众号发文,上汽集团与中兴通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汽车电子、5G行业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中兴汽车电子产品线总经理古永承也出席签约仪式。
根据双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加强车用基础软件技术、基础硬件平台、云计算、智能网联等方面的战略协同创新合作,中兴通讯还将继续推进与上汽零束、联创电子等公司之间的合作。在智能网联产品上,中兴通讯凭借在通信及车联网行业多年的技术积累,提供4G/5G-V2X模组和RSU及V2X云控平台整体解决方案,共同加快5GV2X规模化商用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