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3日,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报送整县(市)推进户用和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的通知》,要求具备条件的地市原则上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县(市),提出整县(市)试点方案,充分利用农村屋顶、园区屋顶等资源条件开展试点。
此外,6月7日,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就《关于促进全省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提出“十四五”期间山东将规划20GW(吉瓦)(风)光储一体化基地、10GW省外来电可再生能源配套电源基地、10GW乡村分布式光伏、5GW城镇分布式光伏,以及10GW海上风电、500MW(兆瓦)生物质发电,总规模约55.5GW。
业内人士认为,各省近期接连下发文件推动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一方面与“双碳”目标下的节能减排要求密切相关,清洁能源是能源转型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屋顶分布式光伏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探索规模化开发路径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必答题。
2021年一季度全国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显示,我国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25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281万千瓦。这是自2018年上半年后,分布式光伏增量的第二次“反超”。
国家电网公司5月发布的服务新能源发展报告,也特别提到“要支持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发展,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免费服务,加强配电网互联互通和智能控制,发挥微电网就地消纳分布式电源、集成优化供需资源作用”。
吴鸣认为,考虑到分布式光伏(以屋顶为主)和集中式光伏(以地面为主)各自的特性差异,未来两者装机量的占比可能不分上下。
“尽管前景大好,但是我认为,目前还是要做好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承载率的评估,否则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部分地区消纳能力有限,如果发电量大于用电量,同时没有规划好电力输送路线,那么多余的电力就会造成窝电,不仅浪费电力资源还会对线路造成损伤。”吴鸣提醒。
落基山研究所分析,大规模分布式光伏接入对配电网运行带来的影响与挑战的确不容忽视。需要保证在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环境下的零碳电力增长。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是以主干网+模块化的配网/微电网的形态,实现弹性的需求侧与电网的友好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