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运输部:空集装箱短缺情况得到缓解
6月24日,针对目前国际集装箱班轮市场“一舱难求、一箱难求、运价持续上涨”现象,交通运输部副部长赵冲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造箱企业加大生产力度,目前的月产能已提高至50万标箱,到5月份我国主要港口的空箱短缺量已经降到1.3%,空箱短缺情况得到有效缓解。
时隔三月首次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 央行释放维稳流动性信号
近4个月以来,央行首次加大逆回购操作规模。6月24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半年末流动性平稳,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300亿元逆回购操作。鉴于当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实现净投放200亿元。专家认为,眼下正值半年末时点,出于税期走款、跨时点等扰动因素,市场资金面出现边际收紧。央行此举意在呵护半年末流动性,维稳市场预期。
碳交易市场启动在即 银行业积极探路碳金融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上线。全国碳市场的启动,将带来巨大体量的碳交易规模,蕴含的碳金融发展空间,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全面参与碳金融提供了市场基础。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积极布局碳金融领域,多个首单“碳中和”债券、碳结构性存款等碳金融产品纷纷落地。
逆回购“小变化”释放大信号 年中流动性无虞
央行公告显示,为维护半年末流动性平稳,6月24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3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20%。分析人士表示,这是今年3月以来,央行此类单次操作量首次超过10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举意在释放稳定年中流动性的信号,操作绝对规模虽不大,在呼应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的同时,凸显政策操作更加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特征。目前,在税期等扰动因素过后,资金面正回归平稳,安然度过年中没有悬念。
商务部:2021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修订已启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6月24日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共同启动了2021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修订工作,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目前,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研究,抓紧推进相关工作。
“碳中和”目标下政策升级 绿色债券迎来爆发机遇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7月1日,《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将实施,前者将绿色债券纳入银行绿色金融业务评价体系,后者统一了国内绿色项目标准。这意味着,绿色债券市场有了更为完善的激励约束政策和认定标准,在达成“碳中和”目标的庞大资金需求下,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支出结构持续优化 财政政策后程发力空间大
伴随着经济复苏,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兜底民生与市场主体。宏观上优化支出结构,保证财政收支“精准滴灌”;微观上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注重施策提质增效。以宏微观合力并行,让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可持续,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当前财政呈现“后程发力”的特点,相信下半年财政政策空间较大。
三部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