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碳中和”概念股一片红火,不少环保、能源、钢铁股相继创下历史新高。上市公司纷纷通过公告、机构调研纪要、交易所互动平台等,披露与“碳中和”相关的规划。
分析人士指出,电力、钢铁行业的“碳达峰”有望率先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将带来一系列投资机会。能源结构将进一步向清洁能源转型,预计清洁能源、生物质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会迎来快速发展期。
“碳中和”近期成为新风口。3月24日,园林股份、南网能源、顺控发展等多只“碳中和”概念股创出历史新高,菲达环保、长源电力等涨停。
与“碳中和”相关的电力、钢铁等板块多家公司近来被机构密集调研。南华仪器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碳排放的统计监测与计量是“碳中和”的基础,公司的成熟产品CEMS可用于二氧化碳气体监测及其他气体污染物监测,随时可以批量扩大生产。推行“碳达峰”“碳中和”对公司具有积极影响。公司在积极研究相关技术应用于碳排放领域,这将是公司今后工作的重点。
谈及公司的减碳措施,三钢闽光董秘胡红林表示,氢气替代碳作为还原剂在国际、国内都有案例,氢气代替碳仅高炉冶炼用就能减排碳30%。
杭锦科技在投资者活动中披露,公司从电厂改造和氢气利用两个方向来考虑“碳中和”。电厂改造方面,公司立足于内部节能减排,计划把现有的燃煤发电机组替换成燃气(氢气、天然气)发电机组。氢气利用方面,公司新建的0.1亿标立氢气充装站预计下半年可投产销售。
平安证券认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未来会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和产业规划,拉开绿色经济领域的投资大幕。尤其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将带来一系列投资机会。能源结构将进一步向清洁能源转型,预计清洁能源、生物质能源、新能源汽车产业均会迎来快速发展。
3月18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召开座谈会,与会专家建议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突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科学设定各阶段目标,明确基本原则、工作方向和主要任务,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3月24日发布的《北京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和交易中心。通过战略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国有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培育等方式做优一批专业化骨干企业。
全国碳交易市场将于2021年年中启动,2225家发电企业被首批列入重点排放单位,水泥、电解铝行业或随后纳入。中信证券3月24日发布的研报指出,碳价的引入或有效引导市场投资决策,对相关产业产生显著影响,包括风电光伏、储能、炼钢、水电铝及碳金融等。
电力是目前唯一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行业。其中,火力发电被首批纳入全国碳交易体系,而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不直接纳入碳交易之中。中信证券指出,风电、光伏等领域的市场份额未来有望提高,利润或有显著提升空间。预计碳成本的引入使得火力发电成本抬升,光伏、风电将逐渐取代火电成为电力行业主力,利润空间将有效释放。另外,“风光”企业可以参与自愿减排机制,通过出售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间接参与碳交易市场,以获得额外收益。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针对钢铁行业的“碳达峰”政策有望较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