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照退市新规的过渡期安排,不少预告2020年业绩扭亏的ST公司,能否“摘帽”仍存不确定性。
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在退市规则未修订之前,沪深两市也有部分公司满足了“摘帽”财务指标,但交易所严格执行风险警示制度,对一些持续经营能力不强或存在重大不确定事项的公司实施了“摘星不摘帽”,比如ST海马2019年虽盈利了,但只“摘星”未“摘帽”。
“退市新规下,扭亏的公司到底能不能‘摘帽’,还需看具体规则的明晰及交易所的最终认定。”该人士说。
更需警惕的是,不少ST股“摘帽”希望渺茫,股价却出现异常波动。
比如,*ST赫美今年以来股价上涨逾70%。但现实是,公司已连续两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2020年业绩预告显示净利润、净资产等指标继续为负,2020年年报正式出炉后,大概率将继续待在ST阵营。涨幅令人瞠目的*ST众泰,则经营停滞负债累累,预计2020年度亏损60亿至90亿元,且净资产继续为负,“摘帽”基本无望。
“所谓的‘摘帽行情’也是市场炒作的一个题材而已。业绩扭亏的ST公司是否有了实质性改变,是否具备了持续经营的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是投资者应该关注的重点。”市场人士指出,在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的政策主基调之下,ST板块的壳资源价值会不断走低,重组套利的老模式走向终结。
从投资角度看,不少ST股的“摘帽”预期已持续良久,并前期积累了可观的涨幅,等到真正“摘帽”之日,股价表现尚难预料。例如,3月15日,*ST江泉变为“江泉实业”,当日公司股价跌停。今年第一个“摘帽”的北清环能,3月1日交易后虽获得两个涨停,但近期股价却出现大幅下跌。
可见,投资道路上并没有捷径可走,即便相关公司大概率“摘帽”,投资者若按照往年经验盲目追高买入,并不具有较高的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