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智造发力 地方重大项目投资有了新面孔
新年伊始,地方紧锣密鼓“排班”重大项目。与以往“铁公基”唱主角不同,今年各地重大项目中有许多“新面孔”,储能、高效光伏等多个产业首次进入地方投资“菜单”。腾笼换鸟、产业升级、科创智造,成为“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重大项目的高频词,彰显中国经济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决心。
聚焦主业回归本源 深市公司“产业整合型”重组占比连续3年超六成
昨日,深交所公布了2020年深市并购重组与监管服务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深市公司完成收购事项665家次,交易金额3011亿元;实施重大资产重组78单,交易金额3483亿元(不含配套募资)。从交易类型看,深市公司“产业整合型”重组已连续3年占比超六成,聚焦主业发展、回归并购本源,已成市场主体之共识。
“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沪粤琼圈定今年发展目标
“十四五”开局之年,上海将如何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如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创新发展?正在召开的上海两会给出了答案。
公开市场操作收放自如 跨节流动性无虞
上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大开大合,逆回购操作量从20亿元一度猛增至近3000亿元,后又回到20亿元,灵活收放。本周将有超过8000亿元流动性工具到期,加之“春运”启动在即,多重因素考验央行流动性调控。分析人士认为,跨春节资金面压力不大,公开市场操作或成为平抑节前流动性波动的主要手段,亦有一定的概率启用CRA(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等临时性工具,而降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均不大。
深市产业整合型重组连续3年占比超六成
1月24日,深交所发布2020年深市并购重组市场情况综述。2020年,深市完成收购事项665家次,同比增长10%,交易金额3011亿元,同比增长5%;实施重大资产重组78单,交易金额3483亿元,产业整合型重组连续3年占比超过六成。坚守主业发展、回归并购本源已成为市场共识。
地方进入“两会”时间 京沪粤推进金融改革
1月下旬以来,地方纷纷步入“两会时间”。仅1月24日一天,就有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海南、上海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有11个省市公布了2020年的经济“成绩单”和2021年目标。从各省市公布的2021年重点工作与GDP增速预期目标来看,多地的不同发力方向也成为今年的一大特点。
基民入市五大“灵魂拷问” 盲目追星不可取
2021年以来,百亿体量的爆款基金纷至沓来,“一日售罄”、“百亿认购”的产品层出不穷,配售比例不断创下新低。2020年全年,成立规模达百亿的基金数量达40只,已刷新历年最高纪录,但2021年不足一个月就出现12只,更是历史罕见。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产品受到各路资金追捧,创下单日认购2398.58亿元的新纪录。
63份年度业绩快报亮相 超八成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
1月20日晚间,沃华医药披露了两市首份2020年年报。在年报大幕拉开之际,年报业绩行情也随之演绎着。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年报业绩的陆续发布,市场进入业绩验证期,资金对年报关注度将提高。
资本市场优化科技监管 为有序改革创新赋能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科技赋能不仅适用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重要参与者,也同样适用于肩负事前引导、事后追责等重要职责的监管者。
去年四季度TPO50主动权益类基金 前十大重仓股平均换股3.7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