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收盘, 上证指数报3408.31点,上涨38.57点,上涨1.14%,成交额3260.7亿元;深证成指报13690.88点,上涨90.89点,上涨0.67%,成交额3996.52亿元,两市合计成交额7257.22亿元;创业板指报2618.99点,上涨9.6点,上涨0.37%,成交额1609.37亿元。
盘面上看,行业板块涨多跌少,其中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通信板块表现颓靡。
本周即将进入2020年度最后一个月,中信建投发布12月策略观点称,展望12月行情,宏观经济修复、企业盈利改善、居民储蓄向股市搬家是支撑市场上行的主要因素,而在“强监管+收货币”政策框架下四季度国内政策重心由宽信用转回防风险、去杠杆、淘汰僵尸企业,宽信用政策逐渐退出,同时伴随着信用债风险集中暴露压制风险偏好水平,市场将延续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箱体震荡走势,以低估值、顺周期板块的风格切换行情或较为明显。
建议投资者把握震荡行情中低吸机会,切勿追高。配置方向上,建议战略性布局券商、保险、银行为主的大金融板块,把握顺周期的制造业和可选消费等经济复苏受益方向,如家电、汽车、工程机械、建材及化工行业等,积极关注“十四五”规划政策导向下新能源汽车、光伏、第三代半导体、5G等主题性投资机会。同时随着年底临近,年报业绩大幅预增个股或逐步受到资金青睐。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也认为,A股正处于轮动慢涨期,多因素共振将持续改善基本面预期,抬升市场底线,而信用的个案风险带来的扰动有限;建议围绕周期品和可选消费板块,继续强化顺周期品种的配置。
周期品方面继续推荐受益于弱美元和全球经济预期改善的有色金属,包括铜和铝,以及价格重回需求驱动的锂;化工板块中推荐化纤。可选消费方面,除了家电、汽车、白酒、家居外,可以开始关注中期基本面开始修复的酒店、景区等品种。
中原证券29日发文表示,2021年国内基本面延续疫情后修复,将逐步转入主动补库存周期内,A股盈利表现继续向好,股市中枢震荡上行;2021年在资本市场改革、“十四五”规划开局以及周期性因素作用下,A股资产端结构明显进一步优化,并带动资金端从总量到结构相应优化;2021年库存周期分化和盈利动力源切换导致行业间复苏进程分化日趋明显,预计A股将再度回归成长风格。
天风策略团队刘晨明等发布研报认为,从整个市场来看,资金加配科创板是趋势性行为。科创50超过90%权重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高端装备等行业,代表的正是当前新的科技浪潮与国产替代趋势,而其显著高于其他板块的研发投入,也赋予了科创50指数长期向上的内生动力。
在新的科技浪潮与国产替代趋势下,科创板长期投资价值十分显著,科创板将会成为居民存款搬家的重要阵地,持续获得增量资金的配置。而随着增量资金加大对科创板的配置,也会在中长期进一步支撑科创板特别是科创50的走强,反过来会进一步吸引增量基金加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