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7月14日、15日回调后,7月16日,A股全线下跌。
酿酒行业跌幅超过8%,37只股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五粮液、泸州老窖、口子窖、山西汾酒等跌停,贵州茅台跌幅近8%,主力流出额超9亿元。
旅游酒店、多元金融、医疗行业、食品饮料、医药制造行业跌幅均超过6%。
涨幅前五的行业分别是银行、工艺商品、保险、环保工程、园林工程。银行业的跌幅为0.17%,其中张家港行的涨幅超过8%。其余四个行业的跌幅区间为1%至2%。
7月16日,中芯国际科创板上市,当日成交金额479.7亿元,占当日科创板成交总金额的半壁江山,排名A股历史第四,仅次于中国石油、中国平安、中国中车,也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股。
然而与此同时,中芯概念板块跌幅为9.55%,38只概念股全部下跌,其中中环股份、长电科技跌停,分别主力流出近7亿元。
“从行业板块上来看,今日调整幅度较大的行业是前期上涨较多、成份中个别股票已经出现泡沫痕迹的,如医药、消费者服务和食品饮料。近5日调整幅度最大的行业是TMT,平均调整幅度-9%。”银华基金分析指出。
北上资金继续流出。数据显示,截至收盘,北向资金全天净流出69.2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出23.72亿元,深股通净流出45.49亿元。
数据显示,本周北上资金博弈加剧明显。数据显示,周一净流入68.5亿元后,本周二、周三和周四,北上资金分别小幅净流出173.84亿元、27.06亿元和69.2亿元。本周4个交易日中,北上资金合计净流出资金达201.59亿元。
不过,7月以来北上资金仍为净流入,累计流入资金383.57亿元,总体呈现“沪强深弱”状态。
从北上资金持仓市值行业变动看,7月份以来,北上资金减持了食品饮料、休闲服务和电子等行业,增持了非银金融、机械设备、化工等板块。
“大盘连续三个交易日出现调整,一方面是对之前快速上行的修正,释放了较大获利回吐的压力,另一方面,近期多重利空因素产生共振,共同引发市场下跌。”7月16日,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
他认为,综合来看,影响7月16日市场下跌的因素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此前指数快速拉升,积累了大量获利盘,市场出现调整信号就会引发很多抛盘;二是部分机构减持及政策信号引起投资者担忧;三是外资近期持续流出,获利了结等。
一家中型券商策略组首席分析师分析称,市场下跌的原因在于四个方面:一是7月16日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较好,二季度增速达到3.2%,明显好于之前市场的一致预期,引发政策边际收紧的担忧。此外其认为,中芯国际IPO引发“抽水效应”亦有影响。
市场调整面前,机构也在抓住机会调仓。
广州泉泓基金总经理向记者表示,其对前期涨幅过大的进行减仓,而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加仓。
其认为,经过7月16日的急跌,行情可能没有前期那么猛了,慢牛更好,不必惊慌。
云一资产董事长、首席投资官向记者表示,在创业板走出罕见的8连阳之后,其指数已经较60日均线偏离超过30%了,这在历史上也同样是非常罕见的情况,在风险的小火车驶来的时候只有减仓这一个动作可以减少损失。对于市场,现在是创业板从2018年的底部实现翻倍之后的第一次回调。市场风格转入震荡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前期“牛市”氛围下两融余额增加,基金募集火爆,更多“子弹”或将持续进入市场。这将是行情走向不可忽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