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KPI的最终目标是企业组织结构的集成化,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为核心,精简不必要的机构、不必要的流程以及不必要的系统。KPI确立的是关键绩效指标,而不是目标,因此,KPI的设定并不是越多越好,而需要抓住绩效特征的根本,科学的设定KPI的考核指标。关键绩效指标强调对企业业绩起关键作用的指标,而不是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所有指标。它实际上提供了一种管理的思路:作为绩效管理,应该抓住关键绩效指标绩效管理,通过关键绩效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
建立岗位绩效指标时,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完成公司的目标,因此要从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起点,在纵向上要考虑上一级的指标,一步一步逐级分解出部门级KPI和岗位的KPI,在横向上则要考虑流程因素,要清楚每一个工作的输入与输出及过程的要素。KPI作为关键绩效指标,企业在制定时,需要确实能体现KPI中关键和少量的作用。KPI的制定,不能太少也不能过多。太少达不到平衡的作用,无法全面考虑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而太多又会造成顾此失彼,浪费了多余的人力和精力。所以,制定指标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关键性,真正能反映企业成功要素的。
关键指标的选取,不同类型的岗位KPI指标选取的重点有所不同。
基本原则:
1. 成本业绩评价时期( 19 世纪初- 20 世纪初)
· 简单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 较复杂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 标准成本业绩评价阶段
2. 财务业绩评价时期(约 20 世纪初- 20 世纪 90 年代)
· 以销售利润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 以投资报酬率为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阶段
· 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阶段
3. 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时期( 20 世纪 90 年代)
· 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与保持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 那些影响企业战略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业绩评价
· 指标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非财务指标日益显得重要
· 综合平衡计分卡
实际工作中,应用KPI考核的公司很少,因为很不实用,管理成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