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特高压工程以其独有的产业带动力,成为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的“发动机”。
国家电网在建的9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全部复工,全年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将达到1811亿元。据测算,这些投资将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拉动社会投资3600亿元,总体规模近5411亿元。从特高压工程复工现场传来的原动能,经过产业链的层层放大,正在转化成机器的轰鸣、工人的就业和行业的运转。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特高压建设可以用“全面”和“加速”两个词来形容。
2月7日,国家电网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企业复工复产,确定了12项重点工作,一方面积极推进特高压在建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特高压规划项目的前期工作。
3月,国家电网发布《2020年特高压和跨省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项目前期工作计划》,明确将加速南阳-荆门-长沙工程等特高压工程年内核准及前期预可研工作。
3月11日,国家电网有关负责人视频调研南瑞集团、许继集团等4家与特高压工程紧密相关的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强调发挥特高压产业带动力,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国家电网正加快建设1000千伏蒙西-晋中、驻马店-南阳、张北-雄安交流工程和800千伏青海-河南、雅中-江西、陕北-湖北直流工程,这6条线路计划于2020年至2021年建成投运。此外,1000千伏南阳-荆门-长沙、南昌-长沙、荆门-武汉等7条线路正加快推进工程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全部获得核准并启动开工。
“在特高压工程加速建设的强力推动下,全年千亿级投资规模产生的乘数效应不言而喻。工程主设备制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工程设计单位陆续复工,为产业链上众多企业的复工复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上述业内人士说。
特高压建设以国家电网为主导,产业链包括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生产环节,链条长且环环相扣。产业链上下游有十几家大型企业,如国电南瑞、特变电工、许继电气等,这些大型企业下面又有众多生产零部件和原材料的小型企业。
从投资占比来看,特高压直流线路主设备在两个换流站内,投资额占比约为30%。其中,换流阀、直流保护系统、换流变、GIS等核心设备投资金额占比较高。特高压交流线路主设备与站点数量相关,投资额占比约为25%。而在单站投资中,GIS间隔、变压器、电抗器等核心设备投资金额占比较高。
从市场格局来看,特高压主设备市场份额高度集中,在设备价值量较大的换流阀、直流控制保护系统、GIS间隔等关键设备领域,国电南瑞、许继电气、平高电气、中国西电、特变电工等企业优势明显。
在换流阀领域,国电南瑞、许继电气与中国西电为龙头,项目中标率分别为42%、31%和20%,合计达93%;在直流控制保护系统领域,供应商有2家,分别是国电南瑞和许继电气,项目中标率分别为53%和47%;在GIS领域,平高电气、中国西电为龙头,项目中标率分别超过40%和20%。
“经历十几年的发展,特高压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我国本土电力装备产业研制水平的提高,并在GIS间隔、大型电力变压器、换流阀、电网保护控制系统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企业。特高压工程全面复工复产,有助拉动产业链制造环节各企业相关业务发展。”东兴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郑丹丹告诉上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