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助外围大涨“东风”,A股7日集体大涨、百股涨停的同时,大资金也在借势抢筹:北向资金净流入126.74亿元。多家公募基金认为,当前疫情因素已被逐渐纳入了资产定价当中,随着大资金逐步回流,A股有望逐步筑底回升。展望后市,公募认为,受益于逆周期政策加码的内需主导板块,以及近期交投回升的科技板块,将成为新一轮行情布局的重点。
从盘面上看,得益于农林牧渔、食品饮料和券商板块的轮番拉升,沪指以逾2%的涨幅站上2800点;在半导体、软件、互联网和通讯产业等科技板块反攻下,以中小盘股为主导的创业板涨幅更是扩大到3%以上。数据显示,7日两市共有3777只个股上涨,其中有152只个股实现涨停,这使得A股市值增加逾1.5万亿元。
同时,资金抢筹也较为明显。数据显示,7日两市合计成交7320.83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的5723.39亿元明显放量。同时,北向资金全天录得126.74亿元的净流入,是2020年以来的单日净流入的第二高峰值,仅次于2月3日的181.89亿元。
长城基金量化与指数投资部总经理雷俊指出,从内地市场来看,外资抛售A股、回流美元资产的行为在短期内已经企稳。“近日北向资金也开始逐步回归A股,内地市场呈现出筑底回升的态势。”
“我们对二季度的市场保持中性偏乐观看法。”国投瑞银基金指出,海外市场的风险已释放过半,对A股的影响会趋于缓和。同时,国内经济逆周期调节政策也在持续发力,市场流动性依然宽裕。另外,目前A股整体估值水平不高。
“当前,我们建议投资者将重心放在基本面与价格变化的比较上,优质资产在‘特’价时,是值得买进的。”国投瑞银基金指出,当前环境中,中资企业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主要因为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复工状况与市场流动性也明显优于海外,这为中资优质企业提供了较好的营运环境。
某权益基金经理对记者指出,当前疫情因素已被逐渐纳入了资产定价当中,且相关国家疫情的确诊数量出现边际下降迹象。接下来,若在疫苗或特效药研发等方面出现利好因素,市场风险偏好有望迎来提升,当前是布局新一轮反攻行情的较佳时机。
长盛基金分析指出,当下依然要警惕海外疫情反复对外需和产业链的影响,但也要看到国内经济稳健增长、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广阔前景。“预计二季度市场会转向震荡市,后期缓步上行的概率较大。”
招商基金表示,上周以来海外市场波动率有所减小,当前仍处于超跌反弹的过程之中,流动性冲击正在解除。从中期来看,疫情导致全球需求走弱、信用风险上升,A股仍存在整固压力。但是,若考虑到当前权重板块的估值已接近历史底部,指数整体下行空间相当有限。
具体到企业盈利方面,景顺长城基金认为,对大部分上市公司来说,市场对其一季度业绩已有一定预期,只是具体幅度目前仍然较难把握;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与广大中小企业相比,其资产负债表、核心竞争力、风险抵御及融资能力均较好,尤其是在部分市场集中度不高的行业中,份额有望得到提升,“疫情虽然是危机,但同时也是行业重构的机遇。”
对于后市布局,招商基金建议重点关注受益于逆周期政策加码的内需主导板块,如必选消费、建材和医药等;对于外需占比较高、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的行业及个股,仍以阶段性规避为宜。
长城医疗保健基金经理谭小兵指出,市场情绪剧烈波动之下,医药板块因为本身逆周期的防御性及产业潜在变化带来的成长性而备受关注。无论是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医药板块都充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