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个案例显示,从受理到第一轮问询所需时间要1个月左右。
比如泽璟制药6月10日获得受理,7月8日被监管层一轮问询,时间要28天。
同样的情况还有洁特生物和普元信息,两家公司均在6月3日获得受理,7月2日一轮问询。相比较来看,首批受理企业利元亨,在3月22日获得受理,4月4日进行一轮问询,用时仅13天。
前保荐代表人王骥跃曾撰文表示,事实上自五一前一周起,受理公司收到首轮问询的时间接近满20个工作日的法定期限;问询回复收到后新一轮问询时间明显延长,部分二询或三询公司回复后接近满10个工作日的法定期限才收到新一轮问询。审核节奏已经回归正常。
审核节奏回归常态化,审核要求并没有放松。前述北京券商投行人士谈道,“监管提问很尖锐,接下来会更聚焦基本面和信息披露问题,现场检查手段也会出现。”
科创板常态化的另一表现则是企业数量申报速度缓慢。
公开资料显示,7月单月仅有8家科创板企业申报,受理时间集中在第二周。最近一次新受理的企业为赛特新材,受理时间7月18日。
深圳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谈道,“补中报”是申报速度下降的主要因素。“一般而言,企业会在6月底前集中申报,7月因为中报原因申报家数比较少,A股IPO历史情况也是如此。”
记者统计数据显示,6月申报企业共有28家,家数与科创板新受理首月一致。
但他同时强调,事实上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属少数,最终申报速度会趋缓,“近期科创板有企业撤材料,这说明想要蒙混过关的项目容易被监管层识破,投行和企业在申报项目更应该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