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泽刚进一步指出,虽然上半年价值更强,但是过去两年以来,强势特征正在衰减,在下半年,整个市场的风格会开始转向成长。有两个原因:一是估值切换。经过过去两三年成长股小票的持续下跌之后,小盘成长股的估值压力得到很大释放。现在大盘股和小盘股的估值溢价已经处在历史低位。小盘股更容易跟产业资本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去做横向比较,也显示出成长股开始出现估值优势,这是历史上很少出现的局面。所以否极泰来越来越近。二是从周期的角度,回顾过去十年,成长价值的轮回。总体单边走强的周期,很难超过两年。最新一轮成长股的探底过程从2017年开始已经持续两年时间。随着外部因素从7月以后暂时不再是焦点,估值的修复能够更倾向于成长股表现。
在科技板块的标的选择上,私募大佬都是从个股的核心竞争力出发,力求挖掘未来市场的科技大牛股。
“长远来看,在下一轮牛市中,慢牛也好、快牛也好,什么能够翻几倍?我觉得5G是先导,物联网是核心,它的应用场景是新能源汽车、工业物联网以及分布式的光伏,整个泛载的智能电网。这三个大角是未来牛市的核心力量。”于军说。
在于军看来,5G、新能源汽车包括光伏等所有这些全球相当大的产能,相当领先的技术都在中国。所以未来一定是这些领域造就大牛市的核心。其它还有包括创新药、生物技术包括新材料、医疗信息化等,它们基本是逆着周期来的。
江晖表示,看好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疗等。以新能源车为例,积极发展新能源车不仅能有效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更能使我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而在目前电池产业链的各个核心环节,我国优质企业均有全球竞争力,有望充分享受未来1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成长股的估值评判上,吴俊峰指出,过去的市场过于关注成长性,给了成长性非常高的溢价,一个公司估值唯一的锚就是其成长性,但这是有偏差的。“本质来看,企业的核心指标、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都会在估值里体现。用以往的传统投资思维看待现在的市场是不对的,并不是小公司的成长速度一定比大公司快,所以小公司的估值一定比大公司高。市场正在逐渐回归到企业赚钱的长期本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