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此可见,虽然由于此前较长一段时期的回落过后,场内外资金已积聚起对于市场的某种共识。但行情行至当下,主要指数短时间内积累较大涨幅也是不争的事实,因而任何追高进场动作都不可避免地要承受一定向下回调的风险。从这一角度出发,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主体间对于后期操作方向的把握分歧正在加大。
本周以来,领涨此前行情的部分强势概念分化迹象开始显现,特别是从盘面上看,两市逾七成个股下跌,板块普遍飘绿,仅园区开发、地产、自贸区、创投等少数板块飘红,农业养殖、国产软件、边缘计算、芯片概念、5G、通信服务、OLED、半导体等前期强势板块位列跌幅榜前列。
那么在当下,不同市场参与主体呈现分化之际,普通投资者又应如何介入后期行情?
信达证券强调,当前宏观基本面变化不大,但市场交易热情逐渐高涨,市场热点不断扩散。因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低风险投资者可以逐步回归业绩与估值,适当选择具备成长性且估值不高的板块,高风险偏好可适当配置科技相关的主题板块,但应注意主题的持续性。
而从交易层面来看,市场人士认为,当前市场仍处在从超跌反弹行情向中级反弹行情演变的阶段。不难发现,金融和科技是市场反弹的两大主线。经过巨震后,大盘放缓上攻节奏,构筑震荡箱体,而在筹码充分交换后,行情有望继续向纵深演绎。
中长期行情仍看好
自本轮行情发动以来,市场反弹已两个月有余,期间不少热门个股都出现了翻倍行情。那么机构又是如何看待当下市场波动加大的呢?
中金公司指出,当下市场各板块在短期内均积累了较大涨幅,期间并未出现明显整固,因此,当指数运行至两年多以来的持仓密集区域时波动加大,并不应使投资者感到过分惊讶。
从上述逻辑出发,该机构认为,对交易型投资者来说,更应关注的是震荡回落后,指数再次开启反弹时的走势强度和成交情况。即反弹强度依旧,成交未收缩或主线更明晰,则日线级别反弹有较大概率向上延伸;而如果反弹在相对散乱的氛围中继续,且成交缩量,则需提防二次见顶后的调整风险。而对配置型投资者来讲,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仍不算高,尚处于中长期均值之下,行业龙头、质优公司仍有配置价值,建议在调整中增加持仓。
从近期盘面来看,此前以上证50为代表的蓝筹板块出现上涨乏力的状态,引发市场担忧,拖累上证综指在3000点附近徘徊。而以中国平安、招商证券为代表的头部金融公司此时推出回购计划,向市场传达出看好大金融行业发展的积极讯息,给出的回购价上限大幅超出市场价,无疑将提振市场情绪,尤其是大金融板块的看多情绪。由于上证50中主要成分股是大金融公司,意味着此前调整一周左右的上证50或再迎来表现机会。而大金融板块又是整个A股市场稳定的基石,大金融板块若能稳定上涨,主题投资和行业轮动也将会获得正反馈,市场整体上涨行情将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