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强调,银行上市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补充资本以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他认为,监管出台了包括永续债、优先股等措施,并不是为了银行自身的发展,或者说不只是为了银行自身的发展,银行稳健运行,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也能起到支撑作用。
新股出现弃购现象
在商业银行纷纷谋求上市的同时,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上市银行新股弃购越发明显。在西安银行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结果中,网上网下投资者共弃购99万股,而此前上市的紫金银行新股弃购数量也高达百万。
上市首日,西安银行开盘价为5.62元,截至下午收盘,股价报6.74元,涨幅为44.02%。而在前几日的公开发行股票中,西安银行发行股票4.44亿股,发行价格为每股4.68元,募资总额约为20.78亿元。回拨机制启动后,网下最终发行数量约为4444.34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10%;网上最终发行数量约4亿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90%。
西安银行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结果显示,网上网下投资者共弃购99万股。网下投资者中,洛阳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名投资者对初步获配的所有股份全部弃购。投资者的弃购意味着西安银行的保荐机构中信证券需斥资463万元左右包销这部分股票。
类似西安银行近百万数量的股票弃购现象在近两年并不少见,中小银行在摩肩接踵寻求上市的同时,往往面临着新股被弃的情况。如此前上市的紫金银行,共发行3.66亿新股,中签率为0.19%,而新股弃购数量达113万,弃购率近0.31%,远超中签率;还有不久之前的青岛银行,新股弃购数量达95.2万股,主承销商包销金额约430万元;时间再往前拨一点,2018年上市的成都银行、郑州银行和长沙银行弃购率分布在0.25%上下。
为什么会出现银行新股弃购情况?一个较为直接的原因或是投资者此前对股票价值的预期不佳。一位来自城商行的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可能是没有爆发式增长的预期,毕竟目前中小行的股票投资情况也不太乐观。”
严监管形势下,商业银行业务逐渐回归本源,中小银行面临的转型压力明显增大,如资产质量、业务拓展能力等都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赵亚蕊对第一财经表示,从部分中小银行的经营指标分析,像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等,数据表现逼近监管红线,所以投资者的预期不乐观也很正常。
另外,新股弃购也存在一些客观因素,比如投资者忘记缴款时间,或者企业临时出现资金需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