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元旦以来的持续回升后,本周上证指数方面多次挑战2600点关口遇阻,那么春节前的这波反弹是否已经就此终结?市场人士认为,仅就短期而言,市场在2600点这个位置继续上行的难度确实较大,节前或以窄幅震荡为主。但从走势来看,A股上升通道并未被破坏,无需因此转为悲观。
不过,针对春节前后市场可能的演绎方向,机构间却有一定分歧。
海通证券把当下的行情形容为“难为躁动”,该机构表示,此轮反弹空间很难超越2449点。该机构进一步强调,回顾历史,虽然躁动行情年年有,但是每年差异较大。剔除牛市行情,自2001年以来每年岁末年初共有8次“可为”和6次“难为”的躁动行情。1月4日以来的行情中,虽然A股热点频现,但市场没有主线、热点切换快,但2018年10月19日上证综指2449点那波行情中主线明确,期间创业板指最大涨幅为19.5%,中小板指为12.1%,成长风格成为行情主线。由此来看,虽然当下市场政策底已经显现,但市场底还未出现,仍需要等待更好的时机。
而从纯统计规律来看,中泰证券则强调,其实历年春节前5个交易日和后5个交易日上涨的概率都较高,这也是“人心思涨”的一种体现;社融数据微跌,结合专项债发行提前,政策端不断释放宽信用的态度,市场开始提前交易“宽信用”;外资持续净买入,这是2019年配置绕不开的话题,增量资金主导下的结构变化,逻辑上看,人民币升值与外资持续流入都在反映海外资金态度,开始由负面转向乐观。进一步而言,一季度是经济与政策共振的时间窗口,天然具备催化躁动行情的基础,尤其是1月业绩预告基本披露完毕,市场对业绩端的担忧会充分反应,叠加外部因素缓和预期与政策催化,一季度适合做多,而且事后来看,市场破前低后的最佳策略是持股不动。
不难发现,从近期市场运行的整体情况来看,当下市场新热点并未出现。而增量资金是否愿意入场的一大前提,其实正是取决于热点的持续性以及盘面能否再现“赚钱效应”。此外,虽然周二的回调使得市场风险被部分释放,但市场风险偏好的回升又再度受到外围市场不确定上升的制约。客观而言,短期市场做多气氛依旧难以提振,因而市场有所反复也较为正常。
整体而言,虽然脱离底部区间的A股已凸显出配置价值,但在内外不确定性均有所回升的当下,相对安全的配置区间或仍需进一步等待。
防御策略仍应重视
回顾去年以来的行情,一方面,在此前持续的震荡调整中,随着指数浮动,不少个股跌幅甚至超过市场整体,进入被低估的价格区域。根据海通证券的观点,当前A股正处在第五轮牛熊周期末期,估值已见底,战略上应保持乐观。与全球各大股市横向比较,A股吸引力更大。
另一方面,经过持续调整以及行业基本面的“去伪存真”,成长类股票真实估值也出现了显著改善,而处于经济调整期的货币政策以及宏观基本面同样有利于成长风格。相对收益投资机构未来预计将加大对此类资产配置。不少机构也表示,当前市场风格整体已更加均衡,成长性确定的低估值成长股也将会是超额收益的来源之一。
分析人士指出,抛开风格之争,短期反弹的动力仍将主要来自估值的提升。虽然目前市场风险偏好和流动性较之此前都已有所改善,但在进一步指引明确前,A股向上之路料仍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