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密集调研
除了上市公司主动披露信息外,另一项和科创板潜在标的相关的便是近期有关部门领导密集组织的调研。
根据21世纪经济经济报道记者粗略统计显示,11月10日开始,包括上海市市委领导班子,上海市经信委等部门一共完成了近10次调研,涉及企业超过20家,包含联影医疗,天境生物企业等。
与此同时,其他地区也有相关领导调研的信息。
记者了解到11月21日,苏州市市委书记周乃翔到高新区调研,其中在调研苏州国芯公司时表示,将给予企业更大的精准支持和帮扶,营造稳定的营商环境,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积极支持国芯公司建立研究院,积极支持国芯公司在上海的科创板上市。
“相比上市公司主动披露,政府相关领导的调研走访会更有针对性,这些企业中很多也是未上市的优质科创企业,因为我们在筛选标的时会将这一信息作为其中一种参考。”11月27日北京地区一家中小券商新经济板块研究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记者梳理了近期被调研企业的情况后发现,其中一些企业属于初创期,企业仍处在早期发展阶段,而市场一些权威研究机构仍认为,前期尤其是首批企业大概率或还是以进入IPO辅导阶段公司为主,门槛较高。
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策略分析师秦景培指出:“科创板首批试点公司大概率从券商已经开始辅导的IPO项目中挑选,这些公司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具有冲刺A股上市的盈利能力,并且集中分布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五大领域。”
如果按照这一标准,近期被调研的众多企业中符合条件的也仅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