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也与近期密集发布的解质押公告形成呼应。记者梳理发现,10月共有约300家上市公司公告相关股东解除质押,其中有约165家公司涉及重要股东,占比约55%;11月以来,在约280家公司的“拆雷”行动中,有约180家公司为重要股东,占比约64%。
纾困资金方面,据记者统计,目前有包括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浙江等地的地方国资推出或酝酿纾困基金,规模合计逾千亿元,其中包括深圳的数百亿专项资金、上海的3个100亿专项计划等。
“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谈到纾困资金对于缓解重要股东的质押风险,某上市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驰援资金到位后,解质押几乎是第一时间需要去做的事情,“这也是此次纾困的首要目的,帮助我们从高空钢索上安全落地。”
多位市场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方驰援遇到困难的民企上市公司是一次契机,通过引入国资、地方政府或券商、险资、基金等专业机构,帮助民企切实化解流动性风险,并在股权结构、产业发展上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