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已经挑选了一批具有潜在上市条件的企业,因为科创板极大概率和之前独角兽政策是一脉相承的。”前述上海地区投行人士表示,“不过因为科创板配套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的特征,我们目前优先集中在江沪浙地区寻找项目。”
事实上,当下对科创板企业的孕育亦呈现出一定的地域色彩。11月14日,上海浦东新区与上交所联合为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揭牌,而亦有分析人士预测科创板首批上市者将主要来自长三角区域。
有投行人士表示,搜集承揽科创板项目与此前的IPO业务大有不同。
“科创板项目和传统拟IPO的逻辑不一样。” 前述华中券商投行人士坦言,“之前找拟IPO项目更多还是看财务指标与合规性,因为被否的代价很大;科创板项目虽然没有出正式的标准,但我们还是倾向于按独角兽或次独角兽的标准来找,并且将行业集中在新经济领域。”
“因为官方标准没出,我们内部也在形成一套收揽项目的标准,例如提出30%以上的营收复合增长率、已实现盈利等要求。”前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称,“券商找项目的标准普遍还是要比市场预期的更高,因为注册制实施后,保荐机构很有可能承担较之前更大的责任,因此把控企业质量也更加重要。”
此外,科创板有望弱化盈利指标的预期,也让不少投行人士加紧了与部分创投企业、海外券商的合作。
“我们在中概股回归、CDR项目的时候都和创投机构、境外中介机构有项目合作,相当于对方介绍项目,然后我们一起做。”上述华中券商人士表示,“通过B端拿项目是比较高效率的方式,一方面解决项目来源,另一方面也能更好控制风险,因为这些创投、境外中介对企业也更了解。